第641章 击鼓传花(1 / 2)

北影厂里,当下最流行的东西,是能消肿的各种法子。

药膏、偏方、热敷、冷敷,全都轮番上场。

尤其是扮演母亲角色的女演员,从开始学剧本,就一直不停的在哭,甚至影响了后续的拍摄进度。

刘浩一开始没当回事,毕竟进了片场,他身为编剧之一虽然也很重要,但比不得导演方方面面都需要关注和操心。

等到他也觉得这么整不是个事的时候,连去探班的妇联同志都把眼睛哭肿好几次了。

于是刘浩跑去乐春坊找林程远求援,老林同志当成正经事给办了。

不但自己琢磨方子,还找一块坐镇的同行讨论,最终给弄了个消肿药膏出来。

效果还不错,反响很好。

林程远也大气,直接把药方抄给了刘浩,让他拿去北影厂,任由剧组和厂里自己配药膏。

后来这药膏在文艺战线名声响亮,据说能有效的消除眼袋,尤其以北影厂出品的效果最好!

张红旗听说之后,想起来马应龙……反正都是消肿祛多余组织的,据说人家那个消眼袋也是杠杠滴。

忙完孤儿怨剧本的事,已经进入了初冬。

张红旗他们这些人,倒也没觉得京城的冬天有多冷。

不过终究是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

走街串巷收旧东西的队伍,达到了某种平衡,这些人自发的不再介绍新人加入。

这些人的收入不低,有个别运气好的,一个月甚至能赚到七八百块!

已经开了小半年出租车的何成,都眼馋的不行。

如今,张红旗和赵铁柱每个月的分红已经能够和收那些旧古董的支出持平,多多少少还能盈余一部分。

不管是张红旗还是赵铁柱,对眼下这个状况都十分满意。

秉承着只收不出的理念,存放在煤市街那处宅院的这些旧古董,将来必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就在入冬后第一场雪之前,周红婷从清泉县发过来的干山货中,夹带了一封信。

说是张红旗当初叮嘱她照料的几盆君子兰,分株之后数量变多了,如今屋里快要摆不下了,询问张红旗如何处理。

当初张红旗惦记着长春热炒君子兰的新闻,属于提前布局了。

后来事情多,也就给忘了。

算算时间,再有两三年,君子兰就该被炒到天价。

不过这东西不好侍弄,尤其是对温度要求很高,周红婷愣是给养的,分株分到屋里快摆不下,属实是出乎意料。

或许是有这方面的天赋吧,周红婷凭借道听途说来的法子,自己摸索着,养死了几盆之后,那些君子兰就逐渐茁壮起来。

至于说,屋里放不下云云,多少有点夸张的味道,说白了就是变相的在问张红旗,这玩意还有必要继续繁育吗?

你们两口子全跑京城去了,我留在靠山屯天天收山货,还得给你养花种草的,没必要的话,我就少整点,挺忙的。

具体自己当初搜罗那几盆君子兰,能值多少钱,张红旗心里也没个准数。

但是他只是听说过这档子事,说是有卖一二十万高价的。

特么的,1984年的一二十万!

热炒之下,即便是品相普通的,价格也得在一两万块钱。

这哪是种君子兰啊,这是在种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