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张红旗来评价,特么的,清代的字画,它就不算古董了吗?
十二块钱一张,这还能叫上当了?
晓市是古董行当的规矩,卖完离手,万万没有找后账的说法,所以秦婶虽然懊恼,可那十二三件仿品就当是平均一下其他好玩意的成本了。
不过秦婶说的,能让她认为值得提前结束一星期打跑锤行动的好玩意一直没遇上,倒是颇为遗憾。
不说别人,虎妞和苗子还等着看大热闹呢,她俩顶稀罕秦婶回到煤市街那宅院,一边仔细审核当天早上买回来的东西,一边给大家伙讲古。
古董行当了最不缺这种类似智斗的故事,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真就站一边看着,挺无聊,因为你压根不清楚人家心里究竟咋想的。
可听能看明白的人讲述的时候,就有意思的多。
各种心理陷阱,各种你来我往,一句话几个字,肚子里转八百个心眼,那真就是比大戏都精彩。
虎妞痴迷老式家具,对其他古玩倒是没特殊的爱好,可她顶稀罕跟着秦婶买东西,听她讲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
所以虎妞就一直巴望着,能够亲眼见证一场所谓的心理交锋。
本以为就剩两天了,大概是无缘一见了,结果到了第六天早上,还真让虎妞见着了。
只不过没有交锋,纯纯单方面的碾压。
凌晨四点的晓市,黑灯瞎火,偶尔有盏昏暗的煤油灯,那亮光还不如没有呢。
几乎人人都带着手电筒,看上什么东西,自己用手电照亮。
所以整个晓市,一直闪烁着数量不一的光柱。
这地方摆摊,没有叫卖那一说。
全都是面前铺块布,把售卖的玩意儿摆上。
有想要的,自然会自己打着手电仔细打量。
这里的人,不管是卖家还是买家,全都话少。
但凡开口,那就是真心想买,双方划价的过程,自然就是一场场交锋。
秦婶他们一帮人一出现,不少摊主都两眼放光。
她这一套打跑锤的法子,或许有摊主知道,可数量寥寥。
毕竟眼下出摊的,早就不是解放前那拨老油条了,入行的太晚,或者没师父带,甚至还有纯碰运气靠口齿伶俐蒙事儿的,只不过,谁蒙谁,真就是说不清楚。
因为连着来了五天,晓市上的老面孔摆的那些玩意,几乎被秦婶筛过好几遍了,难得再遇上好东西。
半拉晓市逛下来,也就买了一件玉如意一方砚台。
比之前面几天,堪称收获寥寥了。
但就这两样,放在普通人手里当个传家宝啥的,也都足够了。
就在秦婶以为今明两天,怕是再难有什么像样的收获时,看见了一个前几天没见过的摊位。
秦婶装作不在意的走过去,扫了一眼,罕见的在那摊子前头蹲了下来。
这是和张红旗他们之前约定的暗号,不管遇上再好的东西,秦婶最多弯腰拿起来用手电筒照。
一旦蹲下身子,那就是遇上了足够提前结束打跑锤行动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