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婶这么整,自然是有心展示一下自己的眼力和见识了。
咋说呢,秦婶一见面,就称呼张红旗为东家,落在吹毛求疵的人眼里,妥妥的封建糟粕啊。
可不这么称呼,秦婶害怕人家不留下自己。
眼下瞅着张红旗还算面善,秦婶心里是暗自松了一口气的。
这会也顾不上,是否会被人家当成卖弄了,或者说,本就是卖弄,能留下就成。
单楹秋是小辈,她虽然没说自己在张红旗这拿多少钱,但话里话外的,比跟着建筑队干瓦工强不少。
秦婶眼下一个月工资有个二十六块七毛,别说和正经的国营大工厂里的工人比了,就是跟同事们比,也算低的。
原因很多,掰扯了也没啥用处,反正就是眼下这个局面。
家里头吃的用的,全都需要钱,尤其是憨儿子,不让吃饱还闹腾,日子顶难熬。
要不是婆婆给帮衬着,秦婶都不知道这日子该咋过下去。
来之前,她心里也琢磨过,不说多,人家但凡乐意一个月给个十块八块的,这活她就接下了。
“东家你瞧,这扁壶粗看,确实符合乾隆年间的风格。
粉彩几乎要画满了,得是富足年月才会折腾出来的东西。
咱先不说乾隆年间究竟日子过的怎么样,最起码,在乾隆他自己的眼里,是国富民强。
这人他好张扬,稀罕热闹,最喜下头的人说他这皇帝干的好,所以,他在位的时候,这类繁华满彩的瓷器才会流行。”
单就这番话,张红旗就对秦婶好感满满。
许是没受过后世遗老遗少投资拍的影视剧的毒害,也或者是人家秦婶本身对历史就有所了解,毕竟是古玩行家嘛。
压根没提什么康乾盛世的说法,更没觉得乾隆当皇帝的时候老百姓过的真就有多富裕。
就凭这个,张红旗就印象不错。
咋说呢,不知道是不是个人在思想方面的和别人认知不一样。
张红旗对遗老遗少没什么好感。
新中国对他们不错,没清算,按理说合该自己个儿偷着乐去吧?
可没有,这帮家伙憋着坏总想搞事,后世不还爆出来,凑一块商量复辟嘛,被警察同志给连锅端了。
是个正常人,谁特么搞分裂,那就绝对不会对他们有好感,或者是,弄不死他们,纯属有法律约束嘛。
“既然这风格也对得上,壶底的款儿也对得上,那从哪看出这是仿品呢?”
这扁壶不是真品,张红旗是自己从程家的情况推断出来的。
单楹秋当初也瞅过,也说不太真,可她却说不出问题所在。
说白了,她纯凭下意识的直觉,猜的。
古玩行当里,最注重见识的积累。
光从书本上学,几乎没啥用,东西都没见过,书上的知识再多,也都是空泛之言。
或者说,那书本就是给见过东西的人看的。
这一行,入行好些年,也一定敢说自己是个专家大拿什么的。
反倒是类似秦婶这样的,自小家里富裕,本身用的见的就是真品,再有长辈喜欢这些,没事给她讲讲,这个才叫得天独厚。
“这东西的风格不错,也有落款,可问题也明显。”
别说张红旗了,就是单楹秋都站一边仔细听秦婶说这扁壶。
问题明显啥的,单楹秋真看不出来,只能说,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眼里头,那差距有时候,怕不是比人和狗的差别还大!
“这种瓷器上的画,有个名头,叫百花不露地,也有叫百花锦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