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市或者说鬼市,由来已久。
也不拘于京城之地,但凡繁华大城,都有类似的地方。
这东西咋说呢,凌晨天亮之前交易,和普通的行市不一样,时间久了自然就带上了神秘色彩。
可说透了,也没那么玄乎。
一开始,是那些家道中落的人,羞于变卖家业,就趁着天不亮,发卖点家里存的好玩意。
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规矩,不管人家卖什么,来历不能问不能打听。
规矩这么定,自然是为了照顾那些家道败落之人的颜面。
毕竟这些人拿出来的东西,大都是珍品,价格也比旁的地方低的多。
大家伙哄着,不能让卖家有心理负担,回头再不来了,赚谁的去啊?
可时间一久,来历不明的东西全都往晓市上涌,哪里还能分得清,这东西是卖家家传的,还是他偷的?
所谓泥沙俱下,也就更没人探究售卖物品的来历了。
也因此,晓市上售卖的大都是旧物。
解放前,古玩店大都从这地方进过货,算是重要的渠道之一了。
不管是旧社会还是新社会,亦或者是几十年后,但凡沾上古董的边,都不乏以新充旧,仿品横行的情况。
早些年,晓市被打击,直接就取缔了。
可随着退还政策的实施,改开的进行,这方面就又松动了。
不少以前干这一行的老人儿,也都重操旧业。
单楹秋敢于和张红旗提晓市,那是她提前进行过了解的。
和解放前鱼龙混杂,真假混乱不同,眼下的晓市多以旧货为主,不乏所谓的半古董,真正的假货并不多见。
说白了,还是政策影响,不少压根不懂行的人,手里得了好东西,偏偏眼下没啥实际价值,过的又苦,着急变现换钱。
这种情况下,敢于出手,总能捞着好东西,买错了也不要紧,赔的钱也不多。
实际情况远比单楹秋描述的还要乐观,因为眼下的晓市,大部分摆摊的人,人家真就是想卖点旧货。
连摊主都不往古董之类的东西上靠了,那东西能多贵啊?
当然,这类人是少数,也不是长期出摊的小贩。
反正就是,眼下晓市的风气,比之解放前那真是好到天上去了。
专业作假的那些手艺,还没复苏呢。
真别以为作假距离普通人很遥远,晓市这地方卖什么的都有,可不光是古玩或者大件之类的。
以前就有在晓市上卖假烤鸭的,这东西都能造假,更别提其他了。
关键是,假烤鸭用鸭架糊上泥、纸,分量、香味一样不差,但凡不是当场啃一口,买家都发现不了。
所以说,眼下几乎算是张红旗这类有钱又没啥相关见识的人,入场的最佳时机了。
单楹秋找来帮忙的人,姓秦,一个五十来岁的婶子。
秦婶娘家也阔过,幼时也曾锦衣玉食,她父亲更是痴迷珍玩古董,是个不成事的。
秦家在秦婶她爹的手里,本就败的差不多了,又赶上解放了,算是彻底不行了。
好在秦婶识字,又有一手辨别古玩的本事,倒是稳定之后,在故宫博物院找了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