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无敌杀伐 > 第837章 破局立新,砥柱谁属

第837章 破局立新,砥柱谁属(2 / 2)

他说得小心翼翼,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舌尖斟酌过,一边说一边用余光观察着皇帝的脸色。

皇帝面无表情,未置一词,只是指尖在光滑的御案上轻轻点了一下,那细微的声响却让唐世纪心头一跳。

宗正寺卿唐世渊见状,知道躲不过,只得接话道:“皇兄,三皇子确乃仁厚之选。不过,五皇子玉和,天资聪颖,机敏过人,曾在工部观政时对漕运修缮提出数项切实建言,显露出理事之才。

且其母族简素,若立为储,可免外戚权重之患,于国于民,长远来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他试图让自己的推荐显得更为客观,着眼于朝廷的稳定。

两人说完,目光都不由自主地瞟向一直沉默如深渊的施元恒。

皇帝也再次将视线投向他,那目光似乎能穿透一切伪装:“施爱卿,你久历朝堂,熟知国政艰难,依你之见呢?”

施元恒缓缓抬起头,眉宇间凝结着深深的思虑,仿佛在权衡着江山之重。

他沉吟片刻,方才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落在每个人耳中:“陛下,三皇子仁厚,五皇子聪敏,皆是我大唐皇室栋梁,各有千秋。”

他先是对两位亲王的提议表示了礼节性的认可,语气平和,旋即话锋微转,如同静水流深下的暗涌,“然,正如陛下所言,储君之位,非仅贤能即可胜任。

如今之大乾,内乱初平,百废待兴,人心思定亦思进;外有妖族环伺,其心不死;楚盟虽结,利益攸关,不可全恃;藩王虽退,然裂土之念未绝,犹待安抚震慑。

未来之君,所需者,非仅仁厚守成之德,或机敏理事之才,更需有定鼎乾坤之魄力、总揽全局之远见、驾驭复杂局面之铁腕,以及……足以震慑内外、凝聚天下的威望。”

他略微停顿,感受到皇帝投来的目光更加专注深邃,继续沉稳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引导:“此非寻常守成之时,实乃破局立新之世。

储君人选,关系国运兴衰,臣以为,当选派一位能承陛下之志,锐意进取,胸有丘壑,且能得军心、民心双重拥戴者。

其才其德其威,需经得起大风大浪之考验,方能带领大乾,于这纷扰乱世中,劈波斩浪,再开新天。”

他这番话,说得极其谨慎周密,没有提名道姓,却将选择的标准陡然拔高,明确指向了更具开拓性、威望和现实功绩的继承人。

他没有直接否定三皇子的“仁”和五皇子的“敏”,却巧妙地暗示,在当前波谲云诡的局势下,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那“军心、民心”、“大风大浪”、“劈波斩浪”等词,如同无形的钩子,精准地指向了那个刚刚立下不世战功、声望正隆的身影——尽管他此刻只字未提。

纪王和唐世渊听着,眼神微动,眉头蹙起,似乎在极力琢磨施元恒话中深意,隐约觉得被引向了某个方向,却又抓不住切实的把柄,毕竟他句句在理,仿佛只是在陈述一种客观而严苛的标准。

皇帝唐世成听完,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异彩,他身体微微后靠,完全倚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一枚温润的玉佩,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要看穿那无边的黑暗。

他没有对施元恒的话做出任何评价,也没有对纪王和宗正寺卿的提议表示认可或否定。

只是那么沉默着,御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那沉默本身,比任何言语都更具力量,更让人心慌意乱。

这种沉默,让纪王和唐世渊心中更加没底,额际的冷汗细细渗出;也让施元恒心中那颗种子悄然落下——他知道,皇帝听懂了,而且,恐怕心中所思,远比他此刻敢于明言的,更为深远、更为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