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劳动最光荣
四月十六号那天早上,周奕和周建国吃完面之后,周奕去市局上班,周建国则是精神抖擞,跟打了鸡血一样。
回到家,张秋霞一见自己丈夫这表情,赶紧问道:“咋啦,这是下岗的事有转机了”
周建国换上二钢的工作服说:“没有转机,但是儿子教会了我一个道理,求人不如求己,这件事还得靠我们自己。”
“靠自己”张秋霞一愣,见周建国换好衣服直接往外走,问道,“你去哪儿啊昨儿宣布名单后不是说不用去上班了嘛。”
昨天,人事科宣布下岗名单后,同时表示名单里的工人,从明天开始就可以不用来厂里上班了,劳动关系转出需要一些时间办理。至于拖欠的工资,厂里会尽快想办法的。
昨天很多人就在商量了,到底还要不要去上班。
很多人的答案是不上,因为已经好一阵子了,大部分车间上班也没活儿干,很多人不是唠嗑就是打牌,还有一些妇女是打毛衣。
大伙儿都觉得,与其来耗着,不如去找找生路,看能干点什么挣钱。
所以,周建国夫妇今天也没打算去厂里。
周建国出了门,骑上自行车就直奔二钢宿舍而去。
因为他们现在住的是一钢的宿舍,大部分老工友都是二钢宿舍多少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邻居。
按照周奕的说法,第一步,是联合这帮人。
周建国回到二钢宿舍,第一个要找的,是一个叫孔老三的人。
这人本名叫孔金刚,家里排行老三,熟的人都喊他孔老三。
孔老三在厂里还有一个外号,叫孔模范,后来进厂的年轻人或许不知道,但像周建国这种老人可都是清楚得很。
八五年的时候,二钢的炼钢厂差点出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起因是车间为了赶生产进度,在安全检验不足的情况下,使用起重机违规作业,吊起钢包进行操作。
那是一个十吨重的钢包,里面还有一千五百度的钢水。
炼钢工人孔老三在起重机吊起钢包的时候,察觉到钢包似乎有向一侧倾斜的趋势,立刻冲过去阻止起重机移动。
操作起重机的工人还不以为意,结果孔老三直接上去强行逼对方把钢包放了下来。
班组长冲过来,大发雷霆,认为孔老三神经病,害整个班组生产进度完不成。
由于事情太大,当即厂里的安全员来做复检,结果安全员发现,起重机一侧的机械部分确实存在故障,导致吊起钢包的时候有轻微倾斜。
而且根据安全员的测算,如果没有停止操作的话,很有可能在吊运过程中,故障部分无法承受重量脱落,导致钢包坠落。
而那样的后果,是任何人都无法承担的,因为当时整个车间里有二十几名工人。
造成伤亡的话,将会是震惊全国的安全事故,不光是厂领导,连市里的领导都得跟着一起倒大霉。
孔老三阻止了这样巨大的事故发生,立刻就成了全厂的焦点人物,成了英雄。
不仅厂里专门为他开了表彰大会,还解决了他多年的住房分配问题,更是被市里授予了当年十大劳模、时代标兵等殊荣。
所以才会有孔模范这个称呼,连厂长见了他都会这么称呼。
但有些老实人,就是容易吃亏,或者说是太傻太死脑筋。
厂里本来想把孔老三往上提拔提拔,当储备干部的,毕竟他在这件事上居功至伟。
结果他觉得当工人才是最光荣的,所以自己要坚守岗位,何况他也不是当干部的材料。
这种事,在八十年代其实很常见,大多数工人的思想观念就是,劳动最光荣。
但这种事,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而且荣誉这东西,除了本人之外,其实外人关注不了多久。
本来倒也没什么,反正绝大部分钢厂家庭的情况都差不多。
孔老三今年五十三多了,还有一年半就能退休了,因为他是炼钢生产线的一线工人,是长期处于高温工作环境下的特殊工种,和周建国这种开叉车的不同,理论上五十五就能打申请正式退休了。
结果昨天的第一批名单上,赫然就有孔老三的名字,孔老三当即人就傻了,听说两眼一黑晕死了过去。
按照周奕的意思,要找,就找那些资历越老,下岗对家庭影响越大的人。
这类人,是最容易站出来的,前提是先得打破他们残存的幻想,让他们认清事实。
去二钢宿舍的路上,周建国心里就在盘算,该找谁,名单里第一个就是孔老三。
他敲了敲门,屋里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问道:“谁啊”
“老三,是我,周建国。”
过了好一会儿,门才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