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洗好了?(1 / 2)

那份沉重的官场智慧在饭桌上化为无言的关怀,潜藏在夹过来的菜肴和倒好的茶水之中。

最后一口汤下肚,江昭阳满足地放下碗筷。

周静习惯性地起身要收拾碗筷,他连忙站了起来:“妈,我来吧。”语气坚决。

“哎,你累了一天……”

“不累!”江昭阳打断了母亲,不由分说地开始动手收拾桌上的杯盘,“洗几个碗能累到哪去?您歇着。”

他动作利索,把几个空碗碟叠放好,端起就往厨房走。

母亲无奈地笑着摇摇头,但眼里的笑意更深了。

厨房不大,被母亲收拾得井井有条。

水槽是熟悉的洁白光洁的陶瓷质地。

江昭阳卷起白衬衣的袖子,打开水龙头。

温热的水流哗哗地冲刷下来,打在他骨节分明的手上,溅起细密的水花。

他拿起碗,倒上洗洁精,用浅蓝色的海绵仔细地擦洗起来。

抹掉油脂和食物的残渣,看着沾满泡沫的碗碟在清水冲洗下恢复光洁,这个过程本身,似乎也带着一种涤荡烦忧的魔力。

水声伴着碗碟轻微的磕碰声,在他耳中交织,思绪却不自觉地飘向了即将面对的半年——

退污还绿,是对过去的彻底清算,也是未来发展的生态根基。

那一条被博合化工厂及其他污染企业糟蹋得不成样子的河流,积年累月沉积下来的污泥含有重金属,河底的淤泥散发着恶臭,两岸寸草不生,枯木耸立如同巨大的残骸。

清淤疏浚的工程量大得吓人,每一铲下去都是巨量的资金消耗,需要精密的工程规划。

清淤只是第一步,接着是河道的生态重塑。

上游水源地的保护、引入清洁活水、构建湿地净化系统、选择合适的耐污湿生植物……每一步都需要科学的论证和海量数据的支撑。

还有对原有污染企业的彻底关停、搬迁补偿的拉锯战……哪一步不是棘手的硬骨头?

招商引资。这更是难上加难。

老旧的工业体系拖着沉重的后腿,琉璃镇缺乏现代产业基础,更没有成型的特色。

除了刚刚划定的环保产业园还是一片空白有待建设的大工地,其它地方拿什么吸引高端优质的企业?

区位优势并不明显,既非交通枢纽,也无雄厚教育资源。

唯一的筹码,也许就是那“退污还绿”后描绘的生态蓝图和未来潜力,还有即将展开建设的产业园区,但这蓝图目前还是一张白纸。

谈判桌上,那些精明世故的投资商人,眼光毒辣得能刮下三层皮,政策稍微不优惠,环保要求稍微收紧一点点,对方就可能掉头就走。

如何在坚守环保底线与政策优惠幅度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既不能让宝贵的发展机遇流失,又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再次牺牲环境和后代的未来?

这其中的尺度,每一步都踩在悬崖边上。

还有康养小镇的建设,没有个二三十亿的资金投入,那就是奢望。

放眼省内外,有这个投资实力的少之又少,可谓寥寥无几。

更别说还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潜在的阻力。

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与推诿,预算审批的角力,需要他协调各方。

正如父亲所言,那双“双副”帽子固然是权力,更是无数双或期待、或妒忌、或审视的眼睛聚焦点。

任何一点微小的偏差都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放大、渲染成“能力不足”甚至“立场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