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案,
饭菜也是各一份。
皇帝今日又赐下了粗粮野菜窝头,但被温彦博供在香案上,这掺了蝗卵粉的窝头,他这辈子都不会再吃第二口。
妻妾们的案上,也有从李家铺子斩来的鸭子,有烤鸭也有酱鸭,
温彦博案上却只有盐水鸭,从多鸭子他独爱这一种。
一家人吃饭很安静,
食不言,寝不语是家规。
饭后,温彦博满足的看著案上的一堆骨头,
斩半只桂花鸭,刚好。
鸭子铺的伙计说,吃桂花鸭要啃,用牙齿把骨缝里的肉都剔出来,那是一种享受。
会吃的,把细骨咬碎了,咂味儿。
但堂堂宰相,
怎么能这样啃鸭子。
温彦博是不会啃鸭子的,他把这盘没啃过,骨缝里还有不少肉的鸭骨头,
赏赐给了一直侍立在旁的婢女。
他每天吃鸭子,都会把骨头赏给一个奴婢,今日是春花,明日便给秋月。
雨露均沾。
那些奴婢们都是极欢喜的接受这赏赐,她们甚至会把细骨嚼碎了直接吞下肚,那骨渣子也有油盐呢。
没过两天,
温彦博被弹劾了,
弹劾他的是光禄卿兼治书侍御史张亮,
弹劾他的罪名是温彦博不敬皇帝皇后,将皇帝赏赐给他的皇后亲手做的窝头,拿回家后却不吃,而且隔日扔给下人吃。
弹劾罪名其二,天灾当前,皇帝都减膳,一日两餐过午不食,节俭朴素。
温彦博却天天斩鸭子,大鱼大肉,仍一天吃四顿。
其三,皇帝让他负责督查粮仓储备情况,可温彦博消极懈怠。
张亮直接弹劾温彦博为不忠不敬,更是德不配位。
皇帝将这道弹劾在朝堂上公布,让温彦博自己解释。
温彦博面对皇帝如此态度,
也有自知之明,当殿请辞。
而皇帝没有挽留,做样子挽留一下都没,直接许了。
皇帝罢温彦博宰相之职,同时免去其御史大夫、太子右庶子之职,贬为雍州治中。
次日,
皇帝授封其兄温彦弘为礼部尚书,晋爵黎国公。
温彦弘名大雅,曾任黄门侍郎、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论关系跟皇帝更亲近些。
只是这几年温大雅一直在家养病,
此时突然升礼部尚书晋爵黎国公,让人有些不解。
马周对此都有些不解。
温彦博怎么说罢相就罢相了,之前还身兼三个要职和一个重要差使呢。
而现在罢免了温彦博,却又加封他的兄弟温彦弘,这是何意?
「温家三兄弟,都是开国元从功臣。
温彦将武德元年升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但当年就病死了。
温彦弘当年曾在陕东道大行台任职,是支持陛下的,如今他也要病死了,
温彦博这个宰相,陛下是有意要换掉的,只是原本是打算让他做御史大夫,免去中书令之职。
可他太不识时务,因此这次干脆就直接将他贬为雍州治中,赶回长安去。」
马周这下听明白了,
温彦弘这个升官晋爵是因为他要死了,也是因为对温彦博处罚的有些严厉。
「温大雅真要死了吗?」
「嗯,本来可能还能再拖两年,但现在经温大临这事,估计活不到过年了。」李逸道。
马周叹道,
「不肯吃蝗虫卵粉窝头,而丢了宰相之位,古往今来,估计都是头一个了吧。」
「估计是了。」
温彦博不肯吃窝头,当然没表面那么简单。
他不知道的时候也吃的挺香,但知道后反应那么大,更多的是因为他信奉天人感应那一套,
认为蝗虫蝗灾那都是天遣,是上帝对君王治国的不满,认为是君王失德。
所以他不肯吃蝗虫,心理那么抗拒。
他的这种表现,
让李世民极为不满,因此本来是要让他离开政事堂,去专职做御史大夫。
可现在干脆一撸到底,
直接踢去长安做雍州治中。
雍州治中,这仅是个五品官。
他的头上还有雍州别驾,再往上还有雍州牧。
虽说惯例雍州牧是亲王遥领不实任,但雍州府真正主持大局的也是雍州别驾而不是这个雍州治中。
别驾和治中,就相当于州长史和司马。
说来说去,都是温彦博不能跟皇帝一条心。
堂堂中枢宰相,中书令这样的要职,如果不能紧跟皇帝脚步,那怎么可能长久坐的稳那个位置。
何况,
他本来就只是检校中书令,一直都还没转正呢,结果就跟皇帝这般对抗,有今天也是必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