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一个饼而罢相
散衙之后,
温彦博坐马车回到家中,进门便吩咐管家,「上街斩碗鸭子去。」
管家知晓自家阿郎说的是哪家的鸭子,自从阿郎上次尝过李司徒家的桂花鸭后,便对这个味道念念不忘。
最近更有一天不吃,便食不知味。
「快去,晚了西市就要关门了。」
管家便退下吩咐人骑上驴去买。
西市其实在洛阳城的最西南角,占地一千六百亩,有二百二十行,前朝称为利人市,因西通丝绸之路,邻近金光门与开远门,这里在隋朝通西域后,一度繁华兴旺无比,号称金市。
大业中最兴盛时,商户逾四万家,水陆交通便利胡商云集,还设有波斯邸等。
不过经历过这些年战乱,
金市也不再辉煌。
但李逸家的鸭子,却是让洛阳人都喜欢上了。
以前也只有江南金陵人爱吃鸭子,春秋时金陵便筑城养鸭,后来吴王夫差更是在城内划出大块区域专门养鸭子。
及至六朝,南京咸板鸭名声大噪。
号称六朝风味,白门佳品。
而以金陵为都的南朝人,甚至打仗的时候,南朝军队的补给物资中,除了必需的米粮,还要带上千只鸭子。
南陈军队和北齐军交战,士兵以鸭肉裹饭,餐饱士气,最终以少胜多,击退北齐军。
金陵人一直喜欢吃鸭子,但洛阳以前除了江南人保留这个习惯,其它人并没有那么喜欢。
可现在,
连温彦博这个河东人,以前只喜欢羊肉的名士高官,现在也喜欢上了那口桂花鸭。
进屋更衣,
坐在书房里写东西,
他现在是御史大夫,仍检校中书令,还兼了太子左庶子,一人身兼数个要职不说,皇帝还把清查全国粮仓的这个差事也交给他,
这让他忙的不可开交。
不知不觉,天黑了。
妻子派人来叫他吃饭。
他放下笔,来到厅中。
温家的晚餐很丰盛,
温彦博做为朝廷宰相,又有郡公之爵,还是河东名门,家里财力雄厚。
皇帝带著节俭,减膳,从天子四餐,改为一日两餐,主食还都换成杂粮野菜窝头。
李逸房玄龄等人都带头跟进,
也改成一日两餐,也以杂粮窝头为主粮。
可温彦博却没有跟随。
上次皇帝赏赐给他一笼杂粮野菜窝头,还是皇后亲手所做,温彦博接到这份赏赐,觉得很荣幸。
回到家,把妻子和儿女们叫来,
全家分著吃了这六个窝头,虽是掺了麸皮野菜,可也觉得是圣上所赐,是恩赏。
谁知第二天,
廷议后皇帝赐宰相们廊下食,又有这杂粮窝头。
温彦博吃了好几个,结果皇帝告诉他,这窝头不仅有玉米、大豆磨的面,以及麸皮、野菜,还有蝗虫卵。
用晒干的蝗虫卵磨粉,做这窝头时添加在里面,加的还不少。
当时,温彦博就脸色大变,
一阵反胃,肚里翻江倒海,直接就跑一边吐了,胆汁都快吐出来了。
然后,
殿中侍御史刘洎还弹劾他廊下食严重失仪。
皇帝最后只罚了他一个月禄米。
可这却让他难受了许久,一想到当初在河滩上挖出来的蝗卵,那密集又恶心的样子,他都起鸡皮疙瘩,毛骨悚然。
「鸭子斩了没?」
温彦博坐下便问,自那以后,他就总觉得胃不舒服,饭菜也都没什么胃口。
唯独倒是惦记著李家的桂花鸭。
这些天,
他每天都要让人去斩鸭子,
一碗桂花鸭,再来碗糜子黄酒,一碟温室里种出来的凉拌西瓜,
桂花鸭咸香鲜嫩,黄瓜酸爽脆甜,配上黄河,便能让这一天的疲惫扫除。
「斩了,」侍女回话。
温彦博一餐只吃半只盐水鸭,
半只鸭子,搭半个头,鸭颈也是一半,斩成半寸一截,放在碗里垫底。
温家仆人去斩鸭子,是带著自家的碗去的。
温相公用的餐具较讲究,都是精细的瓷器,带著碗去,李家鸭铺的伙计把半只鸭子斩好,放在碗里。
温彦博看到端上来的鸭子,脸上露出笑容,「那李逸确实是有本事的,连他家鸭子铺伙计斩鸭子,都是那么的利落,摆的也好。
那眼睛似有把尺,斩的粗细刚刚好。
脊骨和肚腔肋骨斩小块,也是托底,然后是翅根,接著是一铺鸭脯子和一铺鸭腿,
每片厚薄均匀,不复刀也不连刀,
斩好摆在碗最上面,让这碗鸭子就份外的好看,
最后把鸭油和卤汁沥进碗里,这是温彦博喜欢的,斩鸭子吃可不能少这个。
就好比吃面食不吃蒜一样。
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那块漂亮的鸭脯肉,带著卤汁鸭油,送入嘴中,让温彦博忍不住赞叹,
没想到那嘎嘎叫的鸭子,居然能做的这么好吃。
以前他也吃过鸭子,但总觉得鸭子相比鸡肉,有股子腥怪味。
温家吃饭是分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