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得多养些,要不然哪够吃啊,仅长安、洛阳,两座城数十万口人,这一天得吃掉多少鸭子?」
李逸道:「嗯,要多养。」
他没说谎,之前庄子上养鸡养鸭,那还只是一般的养殖,但是自从知道明年可能有蝗灾,
李逸向皇帝和朝廷建议积极预防政策时,就有一条是多养鸡鸭灭蝗。他也向自家下达了明年要多养鸡鸭的决定。
还没过年,李家各处庄园就行动起来了。
到处寻找招募有养鸡鸭的人,挑选手脚勤快头脑聪明的年轻人,把这些人组织起来,
传授、学习养鸡鸭的技术。
扩建鸡鸭养殖场,
虽然要过冬后才能孵化鸡鸭,但不妨碍现在提前做好统筹安排。
这样等时候一到,就能全面开始。
明年,李家各处的鸡鸭养殖规模,会扩张很多倍。
甚至制订了,等蝗灾出现时,要赶著鸭群去追逐蝗群,蝗群到哪,鸭群跟到哪。
一只成年鸭子,一天能吃掉两百多只蝗虫。
据说后世西域省出现蝗灾,曾运鸭子去灭蝗,鸭子一天能进食五次,一次吃掉六七十只,一天下来能灭蝗三四百只。
浙江一万只刚满四十五天的鸭子,赶赴西域灭蝗,一点没有水土不服,表现神勇,于是陆续又追运鸭子,前后十万只浙鸭赶赴西域省,最终把一百万亩草场的蝗虫消灭了。
蝗虫消灭了,鸭子也长肥了。
「二郎啊,」李逸对德奖道,「你现在岭南任官,岭南那地方虽说天气炎热,可是水乡啊,最是适合养鸭子了。
我明年要在岭南养鸭子,也希望岭南那边也多养鸭子,待到夏秋之交,中原若起蝗灾,到时让南鸭北调,以鸭灭蝗。」
大家以为李逸开玩笑呢。
结果李逸神情严肃,「我是认真的,朝廷也已经出台公文,鼓励各地百姓多养鸡鸭,会有补贴,明年若是能够灭蝗有功,还有赏赐。」
「南方水乡,最适合养鸭,一只鸭子一天能吃掉半斤蝗虫,十万只鸭,一天就能吃掉五万斤,那可是二三百万只蝗虫,一个月能吃掉一亿只蝗虫,
那遮天蔽日的蝗虫,也怕鸭吃。
尤其是在他们还没有成虫,没长出翅膀还不会飞的阶段,鸭子可以说是他们的克星。」
李德奖等都是武将,
听这些感觉有些神奇,但他们相信李逸,当年李仲文雀鼠谷中伏大败,只剩下李逸率领的后军,
形势危急万分,李逸却带著他们这群后勤辎重部队,硬生生的稳住报河东危急,甚至在后来裴寂挂帅再次大溃后,依然是李逸带他们力挽狂澜。
突厥犯边,也是李逸带领大家败突厥、擒颉利。
李逸现在说什么,他们都肯信。
「你们手里有钱有人的,可以派人来我家一起学养鸡鸭的技术,等明年大量孵化鸡鸭养殖,灭蝗救灾,
等蝗虫灭了,鸭子也肥了。」
诸将纷纷笑道:「多谢司徒提携咱,回头咱就安排。」
李逸道:「你们放心,这鸭子好养,养肥了更不用担心没销路,我可以给你们包揽下来。
我家这酱鸭板鸭烤鸭盐水鸭,可是非常受欢迎,正大量需要鸭子呢。」
菜已齐,酒备好,
李逸招呼老部下们上桌,「都来尝尝这些鸭子,保你们吃了赞不绝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