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5章 尸易无限(200)(1 / 2)

火车驶离新疆境内时,窗外的戈壁滩渐渐被成片的胡杨林取代。胖子趴在桌前,手里攥着张临摹的尉犁王墓金缕玉衣草图,嘴里还在念叨:“你说那玉衣要是完整的,得值多少?光那金丝,融了都够咱哥仨逍遥好几年。”

Shirley杨正对着笔记本整理西域古墓的资料,闻言头也不抬地怼他:“先不说文物不能买卖,就你那点见识,金缕玉衣的价值根本不在金子上。玉片的质地、金丝的编织工艺,还有上面的纹样,每一处都是研究汉代丧葬制度的活化石,这些价值是用钱能衡量的?”

老烟枪靠在窗边,烟锅子早熄了,手里摩挲着块从新疆捡的戈壁玉:“胖小子这话也不全错,谁见了宝贝不眼馋?但咱得有底线,这古墓里的东西,是老祖宗留下的,得给后人留着。我回青溪镇后,打算把这次的经历跟镇上的老人说说,让他们也知道保护老物件的重要性。”

我从背包里翻出之前阿贵送的那把小柴刀,刀鞘上刻着简单的花纹,是阿贵亲手雕的。想起阿贵替我挡刀时的样子,心里一阵暖:“等咱们回北京,得去看看阿贵,他刚出院,估计还需要人照顾。”

胖子立刻接话:“对,顺便让他请咱吃顿好的!那小子在青溪镇肯定认识不少好吃的馆子,咱得好好宰他一顿。”

火车抵达北京时,已是深夜。我们没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考古研究所,把从尉犁王墓带回来的资料交给张教授。张教授还在办公室加班,见到我们,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拉着我们看刚修复好的文物照片:“你们看这竹简,上面记载了尉犁王和汉朝使者的往来,还提到了当时西域的贸易路线,这对研究丝绸之路太重要了!”

他指着一张金缕玉衣玉片的特写:“这玉片是和田羊脂玉,上面还刻着细小的铭文,是尉犁王的名字和下葬年份。我们打算下个月举办一个汉代西域文物特展,到时候想请你们来做嘉宾,给观众讲讲发掘过程。”

我们爽快地答应了。离开研究所时,街上已经没什么人了,只有路灯在夜色中投下长长的影子。胖子打了个哈欠:“总算能回家睡个安稳觉了,这阵子在新疆,天天睡帐篷,腰都快断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我整理了两次古墓发掘的笔记,打算写成一篇文章,发表在考古杂志上;Shirley杨去了博物馆,帮忙筹备汉代西域文物特展;胖子则忙着跟以前的朋友吹牛,说自己在新疆如何英勇,斗沙蜥、破机关,听得那些人眼睛都直了;老烟枪则买了回青溪镇的火车票,临走前跟我们说:“等特展开展了,我再回来看看,顺便给你们带点青溪镇的特产。”

阿贵出院后,暂时住在我家。他闲不住,每天跟着我去研究所帮忙,整理文物资料,还跟着Shirley杨学习文物修复的基础知识。阿贵学得很认真,很快就掌握了简单的文物清理技巧,Shirley杨都夸他有天赋:“阿贵,你要是感兴趣,可以考个文物修复的证书,以后说不定能成为专业的文物修复师。”

阿贵听了,眼睛一亮:“真的吗?我以前就喜欢摆弄老物件,要是能专业修文物,那太好了!”

汉代西域文物特展开展那天,博物馆里人头攒动。我们作为嘉宾,在展厅里为观众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我指着金缕玉衣的复制品,给观众讲尉犁王的生平,讲我们在古墓里遇到的危险;Shirley杨则讲解汉代西域的文化和习俗,还有文物的历史价值;胖子站在西域尸蟞的标本旁,绘声绘色地讲我们如何用火墙和手雷对付尸蟞,听得观众们阵阵惊呼;阿贵则在一旁帮忙维持秩序,偶尔也会给观众讲讲青溪镇的故事,还有献王墓的传说。

老烟枪也从青溪镇赶了回来,带来了很多当地的特产,有腊肉、笋干、茶叶,分给我们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他看着展厅里的文物,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这些老物件离咱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它们都是有故事的,得好好保护。”

特展开展后,反响很好,很多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还有不少外国游客专门来博物馆看展览。媒体也对我们进行了采访,报道我们发掘古墓、保护文物的事迹。胖子看着报纸上自己的照片,得意得不行:“没想到咱也成名人了!以后出去,说不定还有人找咱签名呢!”

就在特展开展后的第二个星期,张教授突然找到我们,神色有些凝重:“有个紧急情况,甘肃那边发现了一座唐代古墓,古墓遭到了盗墓贼的破坏,很多文物被盗走了。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能派专家过去,协助他们进行抢救性发掘,还希望能帮忙追回被盗的文物。”

我们一听,都立刻严肃起来。盗墓贼对古墓的破坏极大,很多文物一旦被盗走,很可能会流落到黑市,再也找不回来。我立刻说:“我们跟你一起去!不管是抢救性发掘,还是追回文物,我们都能帮忙。”

Shirley杨也点点头:“我对唐代文物比较了解,或许能在发掘和文物鉴定方面帮上忙。胖子力气大,能帮忙搬运设备和文物;阿贵熟悉野外环境,能帮忙探查古墓周围的情况;老烟枪经验丰富,能帮着识别古墓里的机关。”

老烟枪刚打算回青溪镇,听说这事,也改变了主意:“我跟你们一起去甘肃,唐代古墓我还没见过呢,正好去长长见识,也帮着对付盗墓贼。”

阿贵更是兴奋:“能参与抢救性发掘,还能抓盗墓贼,太好了!我一定好好帮忙,不拖大家后腿。”

我们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跟着张教授一起前往甘肃。火车上,张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古墓的情况:“这座唐代古墓位于甘肃敦煌附近的一座小山里,是当地村民在采药时发现的。古墓的封土堆已经被炸开,墓门也被破坏,初步判断,盗墓贼应该是在半个月前盗掘的。当地文物局已经派人在古墓周围进行了封锁,还成立了专案组,追查被盗文物的下落。”

胖子摩拳擦掌:“这些盗墓贼也太猖狂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盗掘古墓,看咱们这次不把他们揪出来,让他们尝尝牢饭的滋味!”

Shirley杨拿出一张敦煌唐代古墓的资料照片:“唐代古墓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有墓道、甬道、墓室、耳室等部分,而且通常会设有很多机关,比如暗箭、流沙、毒气等。盗墓贼虽然破坏了墓门,但里面的机关可能还没被触发,我们进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老烟枪抽着烟,说:“唐代的防盗技术比汉代更先进,除了传统的机关,有的古墓还会在墓室里设置‘伏火’,就是用硫磺、硝石、木炭等物质混合制成的火药,一旦有人进入墓室,就会引发爆炸或燃烧。咱们得提前准备好防火、防毒的装备,避免发生危险。”

阿贵也说:“我在山里长大,对地形比较熟悉,到了敦煌,我可以帮忙探查古墓周围的环境,看看有没有盗墓贼留下的痕迹,比如脚印、车辙、露营的痕迹等。”

火车抵达敦煌时,当地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在车站等候。我们跟着他们来到古墓所在地,一座名为“鸣沙山”的小山。古墓的封土堆上有一个巨大的洞口,周围散落着很多碎石和泥土,显然是被炸药炸开的。洞口周围拉起了警戒线,有警察在巡逻。

当地文物局的局长姓李,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见到我们,连忙上前迎接:“张教授,各位专家,辛苦你们了!这座古墓非常重要,根据初步勘探,应该是唐代敦煌地区的一位高官的墓葬,里面可能有很多珍贵的文物,比如唐代的壁画、陶俑、丝绸、金银器等。可惜被盗墓贼抢先一步,现在我们不知道里面的文物还剩下多少。”

我们走到洞口旁,往下看了看,洞口很深,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张教授拿出手电筒,往洞里照了照,隐约能看到一条向下的墓道,墓道里散落着一些盗墓贼留下的工具,比如洛阳铲、工兵铲、绳索等。

“我们先下去探查一下情况,”我对大家说,“胖子,你跟我一起下去,Shirley杨、老烟枪、阿贵留在上面,负责接应和观察周围的情况。张教授和李局长,你们也留在上面,指挥后续的发掘工作。”

胖子点点头,从背包里拿出绳索,系在洞口旁边的一棵大树上,又检查了一遍绳索的牢固性,说:“没问题,这绳索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咱们下去吧。”

我和胖子顺着绳索往下爬,墓道很陡,墙壁上很滑,还有很多碎石,我们小心翼翼地往下爬,生怕滑倒。爬了大约十几米,终于到达了墓道底部。墓道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和炸药的硝烟味,让人很不舒服。

我们打开手电筒,仔细观察墓道里的情况。墓道的墙壁上原本应该有壁画,但大部分已经被盗墓贼破坏了,只剩下一些残缺的碎片,上面还能看到一些唐代的人物和花卉图案。墓道的地面上散落着很多盗墓贼留下的垃圾,比如食品包装袋、矿泉水瓶、烟头等,还有一些被打碎的陶俑碎片。

“这些盗墓贼也太没素质了!”胖子骂道,“不仅盗文物,还破坏壁画,乱扔垃圾,简直是禽兽不如!”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墓道的尽头,是一道石门,石门已经被破坏,倒在地上,门后的甬道里一片漆黑。我们走进甬道,甬道里很狭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甬道的墙壁上有很多小孔,应该是用来发射暗箭的机关,但里面的箭已经被盗墓贼取走了,只剩下空空的小孔。

走出甬道,来到一个巨大的墓室。墓室的中央放着一具石棺,石棺的盖子已经被打开,里面空空如也,显然,墓主人的尸骨和里面的文物已经被盗墓贼盗走了。墓室的四周有四个耳室,每个耳室的门都被破坏了,里面的文物也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一些破碎的文物碎片和盗墓贼留下的工具。

“太可惜了!”我看着空荡荡的墓室,心里一阵心疼,“这么重要的一座唐代古墓,就这样被盗墓贼破坏了,不知道有多少珍贵的文物流失了。”

胖子在墓室里仔细搜索,希望能找到一些盗墓贼留下的线索。他在一个耳室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枚盗墓贼掉落的戒指,戒指上刻着一个“李”字。“这枚戒指说不定是盗墓贼的,”胖子把戒指递给我,“上面有个‘李’字,或许能成为追查盗墓贼的线索。”

我接过戒指,仔细看了看,戒指是用黄铜制成的,上面的“李”字刻得很粗糙,像是用小刀刻上去的。“这枚戒指很普通,可能是盗墓贼的个人物品,咱们把它交给专案组,或许能帮他们找到线索。”

我们在墓室里又搜索了一会儿,没有发现其他有价值的线索,便顺着绳索爬了上去,把

李局长听了,脸色更加凝重:“看来盗墓贼对这座古墓的破坏很严重,我们必须尽快追回被盗的文物。专案组已经根据我们提供的线索,开始追查盗墓贼的下落,相信很快就能有结果。”

张教授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进行抢救性发掘,看看墓室里还有没有剩下的文物,或者有没有盗墓贼遗漏的线索。我们明天就开始组织人手,进行正式的发掘工作。”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当地文物局安排的宿舍里。阿贵兴奋地跟我们讲他白天在鸣沙山周围探查的情况:“我在古墓附近的沙地上发现了一些车辙印,还有几枚烟头,烟头还很新,应该是盗墓贼留下的。我已经把这些线索告诉了专案组,他们说会派人去进一步调查。”

老烟枪抽着烟,说:“明天发掘的时候,咱们得小心点,唐代古墓里的机关可能还没被完全破坏,万一触发了机关,就麻烦了。尤其是‘伏火’,一定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Shirley杨拿出一张唐代古墓的结构图,给我们讲解:“唐代古墓的‘伏火’一般设置在墓室的顶部或墙壁里,里面装有火药和引线,引线通常会连接到墓门或石棺上,一旦有人打开墓门或石棺,就会触发引线,引发‘伏火’。我们明天进去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墓室的顶部和墙壁,看看有没有‘伏火’的痕迹。”

胖子打了个哈欠:“管他什么机关,有咱们在,肯定能应付得了!明天咱们早点起来,争取能发掘出一些有价值的文物,也为追回被盗文物提供更多线索。”

我看着大家,心里充满了信心。虽然这座唐代古墓遭到了盗墓贼的严重破坏,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进行好抢救性发掘,找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帮助专案组追回被盗的文物,让这些珍贵的唐代文物能够重见天日,得到应有的保护。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来到了古墓所在地,和考古队的队员们一起,开始了正式的抢救性发掘工作。我们按照计划,先对墓道和甬道进行了清理,然后再进入墓室,对四个耳室和主墓室进行仔细的发掘和搜索。

发掘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虽然大部分文物已经被盗墓贼盗走,但我们还是在一些隐蔽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些珍贵的文物碎片,比如唐代的陶瓷碎片、丝绸碎片、金银器碎片等。Shirley杨对这些碎片进行了初步的鉴定,认为这些碎片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通过修复,或许能还原出完整的文物。

在清理主墓室顶部的时候,老烟枪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暗格,暗格里放着一个小小的木盒。我们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枚唐代的印章,印章是用和田玉制成的,上面刻着“敦煌郡公”四个字。

“‘敦煌郡公’!”张教授兴奋地说,“这枚印章说明,这座古墓的主人是唐代敦煌地区的一位‘郡公’,级别很高!这对研究唐代敦煌地区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都非常高兴,这枚印章的发现,不仅为我们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据,也让我们对这座古墓的历史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就在我们以为发掘工作会一直顺利进行下去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意外。在清理西耳室的时候,一名考古队员不小心触动了一个隐藏的机关,耳室的地面突然陷下去一个大洞,洞里涌出一股黑色的烟雾,带着刺鼻的气味。

“不好!是‘伏火’的毒气!”老烟枪大喊一声,“大家快捂住口鼻,退到墓室外面去!”

我们赶紧捂住口鼻,搀扶着考古队员,快速退出了墓室。幸好我们反应及时,没有吸入太多的毒气,只是有几名队员感到有些头晕恶心,休息了一会儿就没事了。

李局长闻讯赶来,看着陷下去的大洞,脸色很不好:“没想到盗墓贼没有触发这个机关,反而被我们的队员触发了。看来这座古墓里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机关,以后发掘的时候一定要更加小心。”

张教授点点头:“我们得重新制定发掘计划,先对墓室里的机关进行全面的探查和排除,确保安全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发掘工作。”

我们坐在古墓旁边的空地上,讨论着如何排除墓室里的机关。老烟枪说:“唐代的‘伏火’毒气一般是用砒霜、硫磺等物质混合制成的,具有很强的毒性。我们可以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再用风扇把毒气排出去,这样就能安全地进入耳室了。”

Shirley杨说:“除了‘伏火’毒气,耳室里可能还有其他的机关,比如暗箭、流沙等。我们可以用红外探测器对耳室进行全面的扫描,找出所有的机关,然后再逐一排除。”

胖子说:“我去附近的镇上买些活性炭和风扇,再买些探测设备,保证不耽误明天的发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