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鹰隼刺青(2 / 2)

“电磁环境?”陆泽的心猛地一跳,立刻联想到了那些带有放射性、刻着奇异符号的石台,“张教授,您对这个基金会有了解吗?”

“查了一下,注册信息看起来没问题,但感觉……有点过于‘专业’和‘定向’了。而且,他们指定的合作研究人员名单里,有一个名字让我有些在意——是一位刚从国外回来的年轻学者,研究方向是……非传统能源与地磁场交互。”

非传统能源?地磁场交互?陆泽的直觉告诉他,这绝不是巧合!这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极有可能就是“远山生态”那个组织抛出的又一个诱饵,他们想通过看似合法的学术合作,再次将触角伸进保护区,目标直指生态廊道!

“张教授,非常感谢您告诉我这个信息。这个基金会和他们的研究意向,非常可疑,很可能与我们正在调查的非法活动有关。请您暂时不要答应他们,我会立刻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挂断电话,陆泽感到一股寒意。对手的渗透无孔不入,竟然开始利用学术研究作为掩护!他们到底想在生态廊道做什么?那些石台,难道与电磁场有关?

他立刻将这一新情况通报给了公安部门的联络员。与此同时,他命令监控中心,加强对生态廊道区域,尤其是已被清除石台的那段山谷的电磁环境监测,看看是否有异常波动。

几天后,监测数据传回,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出现了——在那些石台被清除后,该区域的背景电磁辐射水平,确实出现了一种极其微弱但持续存在的、非自然的规律性波动!这种波动非常隐蔽,若非特意监测根本无法发现!

“他们在用那些石台……影响或者监测这里的电磁场?”王工程师看着数据图表,难以置信,“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谜团越来越大。而那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在遭到张教授的婉拒后,并没有放弃,转而通过其他渠道向保护区发出了正式的“科研合作”公函,措辞严谨,条件优厚,让人难以直接拒绝。

陆泽决定将计就计。在与公安部门周密计划后,他以保护区管理方的名义,回复了基金会,表示对合作“感兴趣”,但需要对方提供更详细的研究方案和人员背景资料,并提议先进行一次非正式的线上交流。

对方很快回应,同意了线上交流。约定的时间在两天后。

陆泽和几名核心成员,以及公安部门的网络专家,精心准备了这次“交流”。他们要将自己伪装成对科研资金感兴趣、但又保持谨慎的管理者,试图从对方的话语中套取更多信息。

交流会议在线上进行。基金会方面出席的除了那位姓赵的负责人(并非之前考察的赵负责人),还有那位刚从国外回来的年轻学者,姓陈。陈学者看起来有些腼腆,但一谈到他的研究领域——地磁场与生物迁徙路径的潜在关联——就显得异常兴奋和专注,不断使用各种专业术语。

赵负责人则主要负责沟通和条件洽谈,言语间不断暗示资金的丰厚和合作的广阔前景。

陆泽一边应付着,一边仔细观察。他发现,这位陈学者似乎更像是一个纯粹的研究者,沉浸在自己的理论中,对基金会的背景和真实目的可能并不知情,是被利用的“棋子”。而赵负责人则显得过于圆滑和急切。

在交流过程中,赵负责人看似无意地多次提及,希望研究能尽快开展,并强调需要在生态廊道的“特定节点”布设一些“高灵敏度传感器”,以便收集“最真实的数据”。

“特定节点……”陆泽与身边的李国涛交换了一个眼神,这几乎明示了他们的目标就是之前布置石台的位置!

会议结束后,网络专家汇报:“对方使用的网络地址经过多次跳转,最终源头在海外,无法追踪具体位置。那个陈学者的背景核实了,确实是刚回国的科研人员,研究方向吻合,目前看没有发现问题。但赵负责人的身份信息,经过深度比对,与‘远山生态’某个已注销关联公司的前雇员信息高度相似!”

果然是一伙的!他们贼心不死,换了个马甲又想卷土重来!

“回复他们,原则上同意合作,但需要走正规的审批流程,并且所有野外设备的布设必须由我方人员陪同和监督。”陆泽下令,“拖住他们,给公安部门创造侦查的时间。”

就在陆泽与这个隐藏在基金会背后的组织虚与委蛇之际,保护区内,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带来了新的线索。

这天下午,那位曾经被陆泽他们从偷猎者手中救下、后来一直在镇上养伤、并协助做一些零工的老猎人巴图,骑着摩托车来到了农场。他脸色凝重,找到陆泽,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东西。

“陆主任,你看看这个。”巴图打开油布,里面是一块灰黑色的、带着烧灼痕迹的金属碎片,边缘有些扭曲,上面似乎还残留着一点暗红色的、像是干涸油漆的痕迹。“这是我在北边老林子里打猎……哦不,巡山的时候,在一个很少人去的山坳里捡到的。那里好像有过一次小的山火,烧了一片。我觉得这玩意儿有点怪,不像咱们这儿的东西。”

陆泽接过金属碎片,入手沉甸甸的,材质不明。那暗红色的痕迹,仔细看,隐约能分辨出是一个残缺的图案——像是一只鸟的翅膀尖端!

鹰隼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