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神位(2 / 2)

这份半开玩笑半真心的电报,让张诚再次哭笑不得,心道扶苏你都奔五十岁的人了,怎么还这么儿戏呢?

思前想后,张诚最后还是找到了一个办法。

张诚编辑了一篇科普小文,详细阐述了自己当初潜水连接钢筋柱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说清楚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工程师,很清楚建筑师梁二教授的钢筋柱的用途和连接起来的需要。自己率先下潜,是为了摸索一下水下作业的方法,缩短工匠摸索的时间。而自己能下潜,是因为手边有便于水下作业的护目镜、呼吸管、牵引绳。所以自己是在安全施工的保障下进行作业的。张诚也强调,救灾虽然重要,但是每一个场景都要做好安全施工、安全救援的准备。

张诚在科普小文里强调,能够修好大堤,靠的不是子虚乌有的神力和神迹,而是工程学和科学。巩邑理工大学和长城大学等教育机构,一直在科学领域探索,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工具,此次救灾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乃至手工挖掘泥土的锹铲、装载泥土的麻袋,也都是过去这些年科学和技术进步的产物,所以拯救万民于水患的,与其说是“张公讳诚”,毋宁说是“科学技术”。如果百姓觉得需要供奉一个神位来安抚心灵,不如供奉“科学技术”的神位。

张诚又特别在这篇短文结尾写了这样的话:任何人只要把原有供奉的“张公讳诚”的牌位送回到巩侯驻地,即可换取一块由巩侯张诚亲自监督制作的“科学技术”神位牌,这块神位牌乃是五色琉璃所制,端的是珍贵无比。

这个科普文章被制作成传单,在灾区发放,效果还是很好的,最后各地各种材质、各种尺寸的“张公讳诚”神主牌被收回,按照张诚的想法,这东西应该当做柴火烧掉。奈何太子和一干随员都说如果烧掉恐怕会引发民众议论,不如封存送回长安请示陛下和有关部门找一个合理的处理方法。

扶苏在未央宫里,看着桌面上摆放的一块四寸长、寸半宽的乳白色玻璃砖,玻璃砖正中凹陷又填色的“科学技术”四个字,笑骂一声:“妈的,被他装到了!”

张诚的这篇科普短文,在公孙尼子的工坊里配了张诚潜水的示意图、空气管的示意图、救灾施工设备的图示,重新排版印刷了五万份,在黄河下游的灾区发放。

这份小传单的真正出发点,并不是张诚因为被人摆上神坛而惊悚。而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事件,把科学技术这四个字能够更加深入人心,也让民间对救灾工作和相关技术多一点点了解。

赵杏儿特地向奉常要了几张存底的传单,拿回到府邸装了玻璃镜框,挂在自己的书房。张诚潜水这件事实际上很是凶险,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事情,自己因为分工不同,不能陪伴在张诚左右,所能做的只有加班加点工作,为黄河下游救灾做好物资的安排。

这个科普文章也被几家广播电台重新编辑,在广播里作为新闻和新闻故事被播报出来,天下学人振奋。

而身在西海城的赵芃,从广播里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眼睛里也含了泪光,随口对身边的侍女说:“给长安电台发电报,我要这篇报道的全文、我要公孙先生印刷的这份传单的原件。给皇兄发电报,我要这块‘科学技术’牌位的原件!”

几个月后,在西海城城内的北侧城墙上,修建了一座小小的水神庙。庙宇只有三尺见方,五尺高。庙顶写着风调雨顺四个字的匾额。庙中供奉着“张公讳诚神位”和“科学技术”两块神位牌。

赵芃亲自分享祭告,希望大秦和黑国都能永远风调雨顺,看着并列的两块牌位,赵芃自己轻轻笑着说:“谁说不能两块牌牌一起供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