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隆武第一大朝(1 / 2)

隆武二年五月初一,五更鼓响,晨霭未曦。

十里御道街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官员们三五成群,小声讨论着近来朝中时事。

这是朝廷入主南京以来的第一次大朝会,意义重大,堪称隆武第一大朝。许多青袍官儿、新科进士们,一大早就瞪着一双通红的眼睛候在宫门前,显然是晚上睡眠不佳,可又不敢打瞌睡,一旦被那些刁钻的御史们抓到,免不得参其一个“失仪”之罪。

马蹄声响起,三品以上大员的朱轮华毂碾过青石板,铜铃叮咚惊起檐角宿鸦。

工部左侍郎马士英、户部右侍郎曹德、礼部左侍郎黄鸣俊相继走下马车,紧接着是吏部尚书艾丹臣、户部尚书蒋徳瑾、工部尚书曾樱、兵部尚书张同敝等一众主政六部的部堂官,众官们纷纷向这些大佬们行礼。在部堂之后,则是太师、内阁首辅何腾蛟和太傅、次辅黄道周这两位文臣顶流,在场的无论是绯紫大袍,亦或是青衣绿袍,自发的为这两位大明柱国让开了一条道路。

在太师、太傅的带领下,众文官屏气凝神、依序肃立。

忽闻身后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传来,恰似威武行军声,众官忍不住返头观望,只见孙家军四大金刚赵清淮、杜怀仁、关星河、李昭,以及十三太保杜士希、顾青锋、史介等大将们,迈着雄武步伐,直冲宫门而来。若不是他们身着朝服、手持笏板,文官们恐怕会以为是孙家军搞兵变了,即使如此,大家仍然不敢冒犯这群武夫,纷纷挪步一侧,连带着何太师都只能在阴翳的目光中,给这是这群武夫腾出了半个屁股。

待大将们挺身站好后,一身蟒袍玉带的孙稷侠,这才悦然前来,刚刚还蛮横无礼的武夫们,此时却躬身行礼。

“跋扈!”

“哼,武夫乱纲”

“唉少说几句吧,万一下朝后找你麻烦,可如何是好?”

“我可听说了,前两日钱谦益老先生拜访完何太师后,在回府的路上被一群黑衣人用袋子套住头,暴打了一顿,老先生的头,现在还肿得跟猪头一样呢”

“堂堂文坛魁首,竟......”

“唉唉,指不定就是这群武夫干的”

文官队伍之中,一些不堪入耳、挑拨人心的言辞在悄然流转。

孙稷侠却是不以为然,任由何党之人,继续上蹿下跳。

正嘈杂之时,钟鼓楼鸣,三十六员黄门侍郎高呼“趋朝”,随后宫门洞开,晨光洒落御道。

无论文武官将,此时均需要“趋步”上殿,也就是低头弯腰,然后用动用小快步,快速通过御道,进入奉天殿内,这就是所谓的上朝了。

此时便真正显示出孙稷侠的地位来了,因为他有钦赐“入朝不趋”之特权,于是在数百名迈着小碎步的人群中,唯有楚国公一人慢悠悠的行走在御道之上,又是惹得一众闲碎嘴角。

随后,鸿胪寺专司引导职责的“序班”,将众官从午门、端门,引入奉天殿前广场,然后登上玉阶,最后进入大殿内。再由“鸣赞”官,依照文武分列、官职高低,依序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