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江淮惊变(2 / 2)

赵清淮面色涨的通红,他强压情绪,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公爷,鞑子背后生乱,此时不取南都,更待何时?”

赵清淮说出了其他三位大将的心声。

节堂内,关星河、杜怀仁、李昭三人,是目前孙家军在杭的最高级别将领,他们对战局有着非常清晰的判断。要打南京,必先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而这两大营非常瓷实,又与南京互成三角依托之势,孙家军要攻破这两大营,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但现在的战局却起了变化,因为山东义军南下之举,清军将注意力转向了淮南之地,南京的多铎还特意将江南大营的五千八旗铁骑被抽调北上“剿贼”,只剩下了李成栋的三万江苏绿营兵固守秣陵关和南大营,这些军情都已被明军细作侦明。

正因如此,大将们才会对收复南都之事如此上心,这确实是一次难得的战机。

杜怀仁抱拳请命,“大帅,我前军将士早已整军经武多时,只待您一声令下,我军旦夕间可下苏、常二州,为全军开路。”

眼瞅着老杜又想抢前锋位置,李昭是气不打一处来,上次他率左军进逼福建,恫吓郑芝龙时,杜怀仁就在全浙大出风头。

李昭心中那是耿耿于怀许久,“我说老杜啊,虽说现在你‘浙军’是兵强马壮,但你打了这么久的前锋,这次怎么着也该轮到我左军弟兄们了吧。不能总是你吃肉喝汤,我们吃糠咽菜吧。”,李昭阴阳怪气道。

杜怀仁老成持重,知道这一切还是要孙稷侠做主,遂对李昭拱了拱手,一笑置之。

孙稷侠面沉如水,对帐下大将们的良性争斗,他是乐见其成的。

就在此时,一直没说话的武信伯关星河出言道:“大帅,只要友军能攻破清军南大营,让职部顺利进至南京城下,职部麾下的工兵有法子能破开南京城。”

关星河作为技术型高级将领,很少在军略上向孙稷侠献言,但这次就连他也心动不已,毕竟“还于南都,祭拜孝陵”的梦想,不仅仅只有长京朝廷里那些文官才有。

而且关某人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一鸣惊人,就连赵杜李三位大将也纷纷瞪眼,戏言关炮子也学会吹牛了。

关星河却是不屑一顾,如同现代的专家听到别人对他的质疑声一般。

孙稷侠听后忍不住仰天一笑,心中已然清楚关星河所说的法子是什么了,毕竟他这一招还是在他手里发明的。

虽然军中大将们的意见一统,但他仍然想听一听另外一位重要人物的意见。

“玄着,汝之见何为?”

语毕,四位大将只见节堂上首的帘幕一晃,一位青衫布襟的儒雅青年移步堂前,正是消失了许久的张煌言。

“启禀楚国公,草民张煌言有一言,不知国公是否听从?”

孙稷侠端正坐姿,虚心接纳道:“玄着直言。”

“《老子》有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张煌言双袖一展,尽显江左名士风采,徒留堂内五位军汉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