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1 / 2)

隆武元年九月,原福建总兵、南安伯郑芝龙向楚国公孙稷侠上帖,自言愿为一老卒,从此追随楚国公征战沙场,言辞之间,情真意切,让人不忍拒绝。

同时,为了改善孙稷侠对自己的感观,为他和郑家争取最大利益,郑芝龙提出向孙家军输捐两百万两,以资军财。他这是下血本了,虽然郑家这些年在海上走私攒下来不少家底子,但养军也颇为不易,耗费糜多。现在一次性掏出两百万两,对于郑家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款子了。

郑芝龙的态度,让孙稷侠很是满意,对其伴随左右的要求欣然接纳,尤其是那一手两百万两“带资入股”的大手笔,更是让堂堂楚国公都心花怒放。

虽然海晏商会这两个月有几十万两白银的进账,但毕竟经营之日尚短,许多地方还要花钱,剩下的部分还有几家“股东”分账,所以能用作孙家军军饷的部分暂时还不丰裕。

但现在好了,郑芝龙输捐的这笔款子,刚好用在了这段青黄不接的时节。

好家伙,这是知道我缺钱,赶着过来送钱的吧,我的郑大财神爷!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对方都这么识相了,孙稷侠当然也不会再过多为难了,当即便任命郑芝龙三兄弟为幕府高参。这只是个临时性的闲职,待他回朝之后自然另有安排。

闽海之上的这场龙蛇之争,最终以孙稷侠尽收闽地大权,郑芝龙三兄弟决然出闽而落下帷幕。

闽地大事既毕,孙稷侠也无须滞留于此,遂决定返回杭州。

来时,轻车简行。回时,却是浩浩荡荡。

此次返杭,队伍里除了随行的护卫外,还有郑芝龙三兄弟及其一众家属。而且为了将两百万两军饷,安全的解送回杭州,郑森还增派了三千精锐闽军,充作外围护卫。这样一算起来,孙稷侠的随行队伍达到了五千余人,就算是皇帝出行,也不过如此了。

北上的队伍宛如游龙,众星拱卫的楚国公大驾也逐渐远去,在队伍的最后,只剩下了郑氏父子。

离别之际,郑森双目湿润,心中纵有万千言语,嘴中却吐不出一句真言,他只好缓缓跪下,面向父亲,重重磕下了三个响头。

往日里总以冷峻威严面孔相对的郑芝龙,今日却显得极为慈祥和蔼,他拍了拍郑森的肩膀,叮嘱道:“森儿,为父此去,归期不知,尔既为郑氏家主,又为国家干臣,当奋勇向上。于内,振兴家族,于外,效命国家,勿使乃父失望。”

郑森抬起头来,心中五味杂陈,从前对父亲的种种怨怼和不满,终究随风散去。

“森,谨遵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