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霍等家族主支男子皆被判为死刑,翌日就被衙役押着上街游行,一路来到刑场,期间些许谢霍族人悔不当初,纷纷哭喊着让知府大人饶他们一命,他们知道错了,日后再也不敢了。
可世上没有后悔药。
不同于别人惊愕谢霍等家族说倒就倒,顾霖想起之前青年监军同自己说过,将要动手清理谢霍等家族,所以,他们一出事,顾霖并不意外。
顾霖没有亲自前往现场看他们人头落地,但谢霍等家族在幽州府地位超然,他们一出事,所有人都在讨论,顾霖总能得到最新消息。
坊间客栈,百姓们交头接耳,纷纷咋舌:“知府大人真是厉害,才就任一年,就把谢霍几家整治了。”
有了解些许内幕的小商人道:“原本知府大人应该是没想过清理谢霍等家族,与他们交恶麻烦多过好处。
谁能想到,知府大人不招惹他们,他们却挑衅知府大人,这不踢到铁板了,以为郑大人和之前几任知府一样任他们拿捏。”
小商人一边说一边摇头。
有理不清其中关系的人问:“他们与郑大人有何过节,竟闹到被抄家的地步?”
看着对方脸上显出的怜悯之色,小商人冷哼道:“要我说郑大人对他们太仁慈了,他们往郑大人推出的筒车投放毒药,致使许多村民饮水中毒,若不是郑大人应对及时,早就丢了乌纱帽。换成我的话,早就把他们……哼!”
听着下方客人的讨论声,并没有一味地责怪青年知府。
顾霖坐在包厢内,不禁想到郑颢对谢霍几家孩童和女眷的处罚,本以为对方会将他们流放千里之外蛮荒之地,任其自生自灭,不想对方把这些人留在眼前开垦幽州府荒地。
对待谢霍几家女眷孩童的遭遇,顾霖没有生出同情和怜悯,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害人,却不能掩盖他们吸取百姓血肉进而锦衣玉食的事实。
在顾霖看来,郑颢对他们的处决已是仁至义尽。
青年知府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处决谢霍等家族,且无人出手阻拦,其一他渐渐掌控幽州府,其二他手握镇北军,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令与谢霍等家族交好的幽州府官员,眼睁睁看着他动手料理谢霍几家也不敢出手相助的原因,那便是谢霍等家族的大靠山不是死在夺嫡中,就是因着先前倒向三皇子一派,而后被太子清算。
处决谢霍等家族后,缴获其库房,幽州府的财政空前充盈,镇北军也得到好处。
青年监军没有吝啬,让田糠带兵将钱粮运回军营。
这几日抄家,田糠虽一直在场,但没有太过关注谢霍几家的库房,如今一看青年监军分给他们的钱粮,光是这些就够镇北军一年的嚼用了。
田糠虎目露出不可思议,咋舌:“难怪前朝某些皇帝喜欢抄家臣子,这抄一次家,就够镇北军三年的粮草了。”
“也不知道为啥侯爷也是贵族出身,却没有这几家有钱。”
听着田糠的念叨,青年监军抬眸瞥了他一眼,没有说任何话,田糠却好似从中看出警告,瞬间住口。
他抬首四处张望,见周边人来人往皆是镇北军,虽然没有外人,但确实不好在外头说这些容易掉脑袋的话。
见他住口,郑颢收回目光,集中注意力落在清点薄上从谢霍等家族抄出来的甲胄兵器,不多,每家就百来套甲胄,但凭这百来套甲胄兵器,郑颢就可以定他们的罪。
在大乾凡是私藏甲胄超过二十套可定为死罪,这些甲胄过了明路,郑颢也不能留下。
他对田糠道:“此等甲胄不适镇北军,便分发给民兵吧。”
镇北军有自己专门的甲胄,田糠也看不上眼前百来套甲胄,直接点头答应。
郑颢吩咐大卓将甲胄分发下去。
京城。
镇北侯离京后,太子和晋安府总兵继续清算反王一党犯下的罪孽,不过,国不可一日无君,相比这些迟早要被判为死刑的罪臣,太子登基一事更为要紧。
过了两日,钦天监夜观天象后算出登基的好日子,加上朝臣劝谏,太子快速过了三请二拒的仪式,身着冕服登基,而后改年号建安为乾元。
见太子终于顺利登基,朝臣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新帝也跟着松气,差一点儿,他就要与皇位擦肩而过了。
想到这里,新帝低首看向下方朝臣,目光从兵部尚书等武将身上划过,而后似是斟酌许久才开口道:“朕未辜负先帝期望和栽培,得以顺利继位,多亏镇北侯与晋安府总兵忠心耿耿,不忍大乾落入反王之手,令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
朝臣俯首称道:“陛下乃天命所归!”
看着文武大臣的反应,新帝眼底划过冷笑,下方朝臣并非都属于太子一党,就像三皇子掌控京城时,不敢对归属太子的世家大族动手,新帝刚刚登基根基不稳,亦不敢以卵击石和这些世家翻脸。
他开口继续道:“若无镇北侯倾囊相助,朕难以重回京城荣登大宝,镇北侯为护国良将,亦为大乾忠臣,这些年来,他驻守边疆抵御外敌着实劳苦功高,对大乾做出许多贡献,朕有意加封镇北侯为镇国公。”
公侯伯子男,公爵次于郡王,可亲王郡王等爵位向来都是皇子皇孙才得以受封,且以镇国为封号,比镇北的份量和意味更重。
顿时,一位朝臣出列高呼:“陛下万万不可!”
“镇北侯本就手握数十万大军,边疆一带只知镇北侯和镇北军,不知京城和陛下,若是再对镇北侯进行加封,怕是后患无穷啊!”
不止这位朝臣反对,新帝放眼望下去,满朝文武超过一半官员都反对他封赏镇北侯。
两方陷入僵持,新帝不如建安帝老辣能与朝臣有来有回地拉扯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面对始终不肯让步的臣子,新帝只好退朝。
来到御书房,新帝很是恼火,晋安府总兵跟在他身边一起进入御书房。
新帝转头看向他,不悦:“朕见朝堂上那些臣子根本没有把朕放在眼里,朕想要封赏有功之臣,他们能想出千百个理由反对。”
“着实可笑,如果镇北侯不是大乾忠臣,难道他们是?在反王把持京城,各地不敢发兵相助朕时,只有镇北侯收到密信后,连夜赶来助朕夺回京城。”
面对生气的新帝,晋安府总兵轻叹一口气道:“朝臣这般劝谏是为了陛下好。”
新帝看向他没有说话,目光却好似在说:不必再为那些人说好话了。
晋安府总兵开口:“陛下觉得镇北侯对大乾忠心耿耿是否?”
新帝微微点头,如果对方真的有反心,早就在他和反王相争皇位时坐收渔翁之利了。
晋安府总兵:“陛下,镇北侯是忠于大乾,却不是忠于陛下,是大乾忠臣而非陛下忠臣。”
所谓忠臣,对方效忠的对象是谁就很重要了。如果镇北侯效忠的是皇帝本人,便会被皇帝视为股肱之臣,对其信任十分。
倘若对方效忠的是大乾,便意味着,无论皇位上坐着的是何人,对方都会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