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干脆以后你开汽车销售厂得了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干脆以后你开汽车销售厂得了(2 / 2)

范明程正好也在,他感叹的对李龙说道:

“李老板,你干脆开个汽车销售公司算了。我去过乌城的一家桑塔纳汽车行,他那里摆的桑塔纳都没有你这里的车多。”

李龙笑笑,这肯定是不行的。不过他也得赶紧办个卖汽车的手续了,免得后面有麻烦。一开始一台两台还不算啥,现在一下子弄进来十台,加上上次剩下的,十来台汽车,这阵仗有点大。

因为这些车都挺新,车况也好,李龙打算到时卖的时候价格高一点儿,不然对不起这些新货。

刘高楼离开了,李龙却不能休息。把车子和货都卸下来之后,李龙找人把那些皮鞋、皮大衣都给他装了车。

这些东西最多装三车,剩下的就装白糖。既然那边缺货,李龙想着到时和刘高楼商量一下,这一趟离开的时候多装点白糖,比如说装个一百吨?

现在甜菜差不多收了,糖厂那边排着长长的队都是卖甜菜的,现在白糖的产量肯定也多,一百吨的话,应该可以吧?

当然白糖的价格略涨,但李龙一直是按着零售价从糖厂出货的,想来价格就算涨应该涨不了多少。

反正刘高楼开了这么多台车过来,如果空车开回去,真就是浪费了。

第二天刘高楼休息的差不多,到收购站这边过来的时候,李龙也给他说了自己的想法。

“行啊,我当然是没问题,就看你能不能搞到这么多的货了。”刘高楼自然高兴,拉的货多,他赚的钱也多。

毕竟空车回去真就浪费了。

“不过我给你说好啊,这趟过来我也就带了那些美元,给你多不了。多的白糖钱,和鞋子皮大衣的钱,就只能等下趟过来再给你了。”

“那没问题,咱们之间的交情,这点信任还是有的。”李龙拍了拍刘高楼的肩膀说,“那就说定了。”

这事定下来之后,剩下的就是去和糖厂那边联系。胡科长听完李龙的想法,去和厂子里商量了一下,因为李龙还是按原来的合同,一半付人民币一半付美元,所以厂子里是同意的。

不过厂子里也说了,这样的情况偶尔一次可以,平时每隔半个月左右,还是以五十吨白糖为基准。

李龙自然也是没意见。

一天后,刘高楼带着长长的车队离开,李龙这边算是松了口气。

他这才抽空给顾博远打了个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倒是真知道这边有几个皮革厂。有两个比较大的,他们的皮子来源主要是境外,不光皮子,还有羊毛。你这么一说的话,我抽空去问问,搞不好我也能赚点美元花花呢……你知道吗?我最近去这边的银行办事,那银行外面倒换外汇的人还挺多啊。”

“那肯定了。”李龙笑笑说,“毕竟那里距离边境还是比较近的,进出的人比较多,所以需要美元的人也比较多。”

顾博远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情况打听清楚了。

“这边两个比较大的皮革厂都是民族人开的,一个是这个世纪初,还在清末的时候就开厂子了,后来改了名字,不过主要做民族皮衣,人家看不上你说的那种,根本不做。

而且这两家都没什么库存货,做的都是订单生意,就是客户需要什么他们做什么。我去的时候他们也是爱理不理的,我干脆就没多问。”

李龙便就劝慰了老丈人几句,让他别往心里去。

想想再过十年这里出现的事情,李龙觉得到时候可以提前让老丈人先回来一趟。

这个事情问清楚之后,李龙就去工商税务那边,一来是交税,二来也是把买卖汽车的手续办一下。

因为玛县现在还没先例,所以工商那边也有点麻爪,不过李龙算是大客户,他们也知道李龙进来的东西手续都是正规的,便给把出售汽车的手续给办了。

没先例,那就开个先例行了。

算是给李龙走了个特殊通道。

接下来李龙算是闲了一段时间,还能时不时的去趟四队看看棉花的情况。

从九月下旬开始拾棉花,到九月底,一百亩棉花的头遍已经拾完,有些地块棉花比较好的,开始拾第二遍了。

大哥李建国告诉李龙,头遍花总共拾了有将近十五吨,也就是折下来算一亩地差不多一百五十公斤。

当然好地块收的多一些,能有一百八十公斤,盐碱地块少一点儿,差不多也就一百一二。

十五吨棉花均价卖的就是差不多两块钱。有些杂质还是比较多——一开始卖的时候,杜春芳和其他老太太能帮着把杂质清一下,但后来拾的多了就清不过来了,只能晒一下然后就拉走卖了。

不过这个价格已经非常不错了,队里其他种棉花的,最高卖价就是两块,像他们家还卖过两块二的,基本上没有。

接下来二茬花的拾花费会高一些,一公斤到五毛钱了。主要还是二茬花能拾到手的少。比如一个拾花高手,头茬棉花一天能拾一百公斤,二茬花可能就只能拾到五六十公斤了。

如果不提价,赚的钱少了,吸引不来人。

现在还算好的,李龙隐约记得再往后一些年,拾花费涨到两块到两块五,二茬花甚至能达到三块。

但轧花厂一公斤棉花卖价也就是两块五到三块——相当于棉花钱都给了拾花费了。

就这么怪异的事情都能发生……唉。

因为搭二茬花就没那么忙了,李建国和陈前进两个就把那两百八十亩的盐碱地给犁了,正在挖排碱沟,打算等到灌冬麦的时候,把地漫灌一遍,冲一冲碱,然后明年种棉花的时候再针对性施肥。

中间还出了一件事情,乡里的姜至瑜到四队采访棉花种植情况,这趟她拿着一台摄像机,跟着李家人把棉花的采摘、捡杂、打包出售的过程都拍了下来,然后通过剪辑拿去给北庭电视台当新闻了。

北庭市电视台还放了出来。虽然四队看不到,但北庭那边能看到,倒是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乡里也得到了县里的表扬。

李家也成了棉花种植大户,据说冬天乡里评选优秀种植大户,打算把李建国给报上去。

李建国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些得意,不过他就又提醒李龙,说那个姜干事当时还在问李龙在干嘛。

“你和晓霞都结婚好几年了,明明昊昊看着慢慢也大了,你可不能犯错误——那个姜干事现在都没结婚,你们……”

“我们之间可没啥。”李龙急忙摆手,“大哥,我啥人你还不清楚吗?我哪能干那样的事情?”

“我倒不是说你有啥,主要是要是那干事有这心思呢?你得防着点,最好和晓霞把事情说清楚,别引起误会。”李建国说,“有些事情本身是没啥的,但一传开了,没影的事情也能让那些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真要传开成了谣言,就说不清了。”

李龙想想也对,不过姜至瑜和马晓燕两个人经常找自己要素材的事情,他和顾晓霞说过,他便对大哥说:

“大哥你放心,这事晓霞都知道,我现在主要是在县里,和乡里接触的少,所以这些事情,不用管那么多。”

虽然李龙、明明昊昊的户口都在村里,但上学其实并不受影响,所以李龙不会去管那么多。

他给姜至瑜那么多方便,为的不就是和乡里打好交道吗?

既然大哥说了,李龙就尽量少往棉花地里跑,他又抽了周末去看了看纳森、萨斯肯,以及加纳和叶尔江。

纳森和萨斯肯还行,二小里本身就有一些民族学生,他们汉话说的不错,已经能和班里学生打成一片了。

加纳和叶尔江要略微麻烦一些。他们以前是在哈校上的学,学的东西和学习习惯与这边不一样,学习成绩也有点不太好。

好在现在顾晓霞给他们找的补习老师管得比较严,成绩在慢慢提高。

学生还是以学习成绩为主,李龙和他们两个聊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和他们来往的学生也多了起来。

也就是说,至少学习环境在改善,如果能把成绩提到班里前十或者前二十,那后面都会好得更多。

十一国庆节放假的时候,李龙这边接到了刘高楼打来的电话。

皮大衣的事情,终于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