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后院打的砖地被扫的干干净净,上面铺着一块大塑料布。每天拾回来的棉花从棉花包里倒出来,然后摊开在塑料布上晒着。
这块塑料布很长很宽,几乎要把大半个院子占满了,现在上面都是白白的棉花,看着挺漂亮。
杜春芳就歪在棉花朵子里面,拿着个簸箕,把棉花里面的脏叶子等东西往出来捡。
不光她捡,还有几个老太太跟着一起捡,边捡边聊天。
杜春芳不喜欢出门,但附近周围的老太太喜欢到李家来和她聊天。
这个季节除了种棉花的,各家的农活基本上忙完,就等着过冬了。四队这边各家也差不多把煤拉回来,地里进行收尾了。
老头老太太们没啥活,就喜欢聚在一起。村头的大榆树
老太太们聚在一起就喜欢回忆过去,比较现在。这个时候的老人们和三四十年后真不一样,他们是真的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对官方充满了感激,因为他们是真的从那个人吃人的社会里走过来的。
“这棉花真好……”王老太太一边捡着叶子一边,“俺家里那口子穿的棉袄还是好些年前絮的棉花,那棉花都快黑掉了……不行,明年俺家也要种棉花。”
“就是不知道种棉花麻烦不麻烦。”张家老太太犹豫着,“我听事情可多,一年从头忙到尾……”
其他人就都看着杜春芳。
“麻烦,咋不麻烦?”杜春芳道,“一年从头忙到尾,你看,现在麦也收了、稻也收了、苞米也收了,结果棉花还要忙一两个月……”
“忙是真忙,不过听也赚钱啊。你看这棉花白白的,一公斤是就有两块钱……一亩地能收百十公斤,那多好!”
其他老太太都心动了,想着回去劝自己家人也种棉花。
“你家俩儿子,娟他爸,明明昊昊的爸就是有远见。”有老太太就羡慕杜春芳,“看这家大业大的,啥赚钱的都能看到前头,你这过得……多好!”
杜春芳就咧着嘴笑,其实也不搭话。
其他人家的棉花装包后就放进了房子,打算聚一起就卖,李龙是给他大哥建议把棉花晒一晒,这样评级的时候也能评高一些。
毕竟早上起来拾的棉花会湿一些,如果抽检的时候刚好抽中这些棉花,就比较倒楣,反正得积累到一定量再去卖,所以不如先晒着。
接下来几天李龙虽然也到地里,但早接晚送不用他了——李俊峰现在不用开康麦因,李建国就让他晚上把那些零工送回去,顺便把李龙送回去,第二天早早开着面包车去零工市场接人。
这样就没李龙啥事了,他想去地里看着也行,想在家里看棉花也没问题。
李龙就抽空去了一趟棉麻公司,这里已经有人在卖棉花了。
这些人都是开着拖拉机拉着大包包的棉花,送进棉麻公司的晒场里,抽检、过磅、开票拿钱。
每个进场的拖拉机会发一个桶子,要把拖拉机的烟囱给盖起来,免得突突突出来火星子把棉花给点着了。
李龙只是在晒场外面看了看,发现和原来差不多。这时候卖棉花需要几个棒劳力上场,需要把棉花包从车上抬下来,抽检过后过磅的时候,一百多公斤的棉花包特别大,一个人根本搞不成。
李家有这个优势。
九月二十四号,李家拾出来的棉花有差不多五吨,李龙从收购站把卡车开出来到四队,准备装车卖棉花。
李建国今天没去犁地——暂时不需要他。他带着子侄们已经把棉花装包,等李龙一到就往车上抬。
李俊峰不在,他还要在棉花地里看着那些零工拾棉花。
三十多个大包装到车里之后,车厢子满满的,还得用绳子捆了。四轮拖拉机也拉了一车,一起要往棉麻公司去。
四邻都羡慕的看着,包括陆家。陆家也种了棉花,不过种的少,全部加起来都没李家那一拖拉机棉花多,现在还没拾完,等头一车卖的差不多到九月底了。
羡慕归羡慕,但也没办法,人力没人家多,机械没人家好,跟在人家后面能喝点汤已经非常不错了。
卡车带着拖拉机一起到县里去,在棉麻公司门口也吸引了不少人。
大家都是开着四轮,甚至还有牵着马车过来卖棉花的,你突然整个大卡车,这就挺让人惊讶的。
当然也得老老实实的排队。好在现在种棉花的不算多,李家车子过来的时候前面四家,等他们快到门口的时候,后面已经有七八家了。
毕竟来这里卖棉花的以北五岔和六户地居多,那些地方距离远。
李龙他们进去后,按规定抽检,工作人员脸很黑,想想一天到晚都重复着同一样工作,必然是会有意见的。
李龙他们也没多话,任对方拿走一大团棉花,然后就等着抽检结果。
李建国过来悄悄对李龙,他抽的那些棉花,刚好是晒过的,老娘他们也把里面的杂质叶子啥的都捡掉了,应该能评个高等。
“差不多。”李龙也看到了这一点。
本身李龙李俊峰他们检查零工拾棉花就挺严,加上平时杜春芳带着老太太们在院子里又二遍除杂,这棉花看着就不一样。
“16号,棉花杂质0.09,一级!”
随着质检员报号,旁边卖棉花的一个个都惊了。
主要是今天到现在为止,这是头一个一级!
“嘿,我都卖了三趟棉花了,这头一回看到有一级的!”
“那得看看,看看人家一级啥棉花……”有些人自然是不服气的,都凑了过来。
“过磅过磅。”工作人员过来对着李龙他们,“抬下来先过磅,然后除皮。”
这时候还和后世不一样,后世全是拖拉机,没马车驴车的时候,过磅是连车带棉花一起先称,称完之后把棉花卸掉后再给拖拉机和棉花包过磅,这样直接除皮。
现在还没这那么先进,直接就是把棉花包抬到磅秤上过了,全过完之后,再把棉花倒在晒场上,拿着棉花包去除皮。
那省事的工作人员直接数包的数量,除皮的时候就只称一个皮,剩下的一乘就完事了。
李家的棉花过了磅,这一趟过来一共拉了五吨一,还有一些没拉过来,装不下了。
除去杂之后,李家人开始往晒场上倒棉花,这些人一开始还真不服气,等看着李家把棉花倒出来之后,一个个不吭声了。
人家的棉花就是干净,几乎看不到多少黑黄叶子、黄毛毛之类的,也没乱七八糟的东西。
“看到了吧?这就是一等!”工作人员也借机宣传,“拾棉花的时候认真一些,拾干净了,这棉花评的等级就高!人家的衣份也高,四十一!这收这么多天棉花了,头一回收这么高衣份的!”
李龙早就看过了,一等棉花一公斤两块二毛三,这一趟棉花就卖了一万一千多块钱。
不少了!
虽然成本也高,但这一下子收到这么多钱了,平时挺严肃的李建国脸上也是带着笑。
全部忙完已经到了中午饭点,于是就在外面吃了一顿,然后开着车回去。
李龙就没跟着了,他把卡车开回到收购站,和老爹了一下今天卖棉花的情况。
老爹李青侠现在每天经手的钱都在几千上万,对自己大儿子种的棉花一下子入手一万多,感受就没那么深,不过他也觉得这种棉花是有前途。
“明年那盐碱地要种棉花,能不能行?”李青侠问道,“今年盐碱地上的化肥可不少。”
“收得也不错啊。”李龙道,“这两天我哥要把那块犁出来的盐碱地边上开排碱沟,浇冬麦的时候把地好好浇一下,把碱排一排,排完之后明年种的时候把化肥上好,应该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