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玉佩迷踪(1 / 2)

第526章玉佩迷踪

风雪拍打着窗棂,烛火摇曳不定,映得书房半明半暗。

卫渊立于案前,目光沉静如古井,手指却已悄然捏紧了袖中玉佩——那是他穿越后随身唯一之物,温润却无来历。

苏娘子低头望着那滴在文书上晕开的墨迹,指尖微微发颤。

她不是怕说破真相,而是怕说了之后,眼前这个曾揽她入怀、笑言“商海浮沉不过赌一场”的男人,会从此不再看她一眼。

“你说……那份残卷?”卫渊终于开口,语气轻缓,仿佛只是随口一问,“是在扬州旧档库哪一层寻到的?”

苏娘子抬眼,有些意外他竟不追问内容本身。

但她知道,卫渊从不做无谓之问。

“东侧第三排,最底下一格,夹在一册漕运税单之间。”她顿了顿,“那地方本不该有军驿文书,我原是查一笔走私铁器的账目,无意翻出。”

卫渊点头,缓步踱至窗边,推开一条缝。

寒风裹着雪粒扑面而来,远处商会巡夜的灯笼还在移动,秩序井然。

可他的心,早已逆流而上,回溯到三年前那个雨夜——青楼二楼塌房,烟雾弥漫,他被人抬出时浑身焦黑,右肩剧痛如烙印。

醒来便是这具躯壳,这身份,这乱世。

“你怀疑我……不是卫家世子?”他背对着她,声音听不出波澜。

“我不是怀疑。”苏娘子站起身,声音微颤,“我是确定。医案记载,原世子幼年体弱,左腿微跛,每逢阴雨便咳血不止。可你……你从未有过这些症状。而且,当年府中老嬷说,世子死后装殓极快,连亲族都未见尸面,只道‘毁容不堪视’。可我在北方打点关系时,听一个守灵僧人提过一句——那棺材入土前,有人掀开白布看了一眼,当场吐了出来,说:‘这不是他。’”

屋内死寂。

良久,卫渊缓缓转身,唇角竟勾起一抹笑意,温和得近乎温柔:“所以呢?你觉得我现在该做什么?自首?逃亡?还是去掘坟验骨?”

“我不知。”苏娘子摇头,眼中泛起水光,“我只知若此事被有心人利用,只需一封密奏、一具尸骸、几名‘证人’,便可让你十年基业毁于一旦。南方商会是你根基,将士效忠的是‘卫国公世子’,而非一个来历不明的异乡人。”

卫渊沉默片刻,忽然笑了:“异乡人?呵……说得不错。”

他走回案前,提笔蘸墨,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下四个字:名实相生。

“你以为我在意的是血脉?”他将纸推至她面前,“我在意的是势。是谁坐在这位置上,重要吗?重要的是,天下人信谁坐在这里。爷爷当年明知我不是亲孙,为何仍倾尽全力护我?因为他要的是一个能扛起卫家旗号的人,而不是一块死掉的牌位。”

苏娘子怔住。

“尸体是不是我,不重要。”卫渊眸光渐冷,“重要的是,有没有人敢拿它做文章。”

他吹干墨迹,唤来亲卫:“请吴先生立刻来见我,另传令下去,近三月所有与‘青楼猝死’相关的旧档记录,无论公私,一律收缴销毁。凡私藏者,以通敌论处。”

又转向张老板方才留下的联络符令,提笔批下一行小字:“江北线十三铺,即日起暂停银票兑付,查验每笔流水来源,可疑者锁人封账。”

做完这些,他才重新看向苏娘子,语气温和:“你做得很好。但记住,往后查这类事,不必独自承担。我可以疯、可以浪、可以败家,但在这种事上——我比谁都清醒。”

苏娘子欲言又止,终是轻声道:“你还想知道更多吗?关于那个替身……还有当年经手调换的孩子,据说共有三人,皆生于北境战乱之时,面容相似,年龄相仿,被秘密送往南朝各大世家……”

“蛰王。”卫渊冷冷接道。

她点头。

“他在布棋。”卫渊低笑,“不只是针对我,是想动摇整个南朝宗室正统。用一具尸骸,掀起千层浪。”

他望向窗外风雪,眼神深邃如渊。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已在路上——那具所谓“真世子遗骸”,绝不会只是用来昭告天下那么简单。

有人要借此定他为伪,废其名分,乱其军心,断其盟约。

而他……偏不如其所愿。

“苏娘子。”他忽然道,“明日你亲自带人去一趟金陵西市,把那家卖旧文书的老铺子买下来,连同前后两间铺面。就说……卫家世孙念旧,要建个藏书阁。”

她一愣:“当真?”

“当然。”卫渊微笑,“既有人想从故纸堆里翻我的过去,那我就把整个故纸堆,都烧成灰。”

话音落下,远处钟楼传来三更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