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八零女翻译官被糙汉醋王宠翻了 > 第325章 “为什么取名为《锁》?”

第325章 “为什么取名为《锁》?”(1 / 2)

下了早操,老师们一同回到办公室,众人将周校长围在中间,分发她这趟出差带回来的小礼物。不是多值钱的东西,但人人有份,学生们的多是些印有名校元素的书签和文具,老师们则是人手一个保温杯和一罐润喉糖。

没聊多久,预备铃骤然响起,一行老师当即又散开,纷纷大步回到办公桌前,各自抄起桌上的课本、试卷、作业集什么的,再带上给学生们的礼物,前往对应班级上课。

周校长拦住苗老师,多问了一句:“你前阵子不是跟我说,咱们小学来了个名校外语系的志愿者,她位子在哪?怎么没见着人呢?”

“喏,”苗老师侧身指了指靠窗的其中一张桌子,“我对面那张就是她的位子。小孟老师今天早上身体不太舒服,跟我换了课,现在应该还在宿舍休息,晚点你准能见到她。”

说完,苗老师便快步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拿起课本匆匆出了办公室。

没几秒的功夫,原本热闹的办公室只剩下周校长一人,希望小学的师资力量较为紧张,若是碰到哪位老师请假休息的情况,其他人都得顶上去补位。

周校长一手拿着保温杯,一手拿着罐润喉糖,来到那张靠窗的办公桌前,俯身将东西轻轻放在桌面上。

正准备离开之际,视线不经意扫过桌面,却就此定住,她不住地多瞧了两眼放置在桌角的那本薄薄的旧诗集,出于礼貌尊重,没有伸手拿起来细细端详。

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道清甜女声:“您是珍珠校长吗?”

周校长闻声转过身去,撞见一张美丽却莫名熟悉的脸庞,她一时哑然,愣在原地,看了看女孩的脸,接着又转头低眸看了看桌角的那本诗集。

教师办公室面积不算宽敞,但胜在南北通透,朝南的墙上开了两扇推拉窗,北边连着个小阳台,种着数十盆花花草草,采光充足,平日里都是周校长在照看着。

阳台上摆放了几张竹藤椅,供学校的老师们工作间隙偶尔小憩,此刻,孟呦呦和周校长中间隔着一张椅子相对而坐。

一口气讲了许多,嗓子有点干,周校长拧开杯子,抿了几口保温杯里的热水,然后开口道:“你还有什么想问我的吗?”

孟呦呦眺望着远方的林野,眸光柔软,唇角带着轻淡的笑弧,缓缓摇了摇头。

“我倒是有个问题想要问你,困扰了我挺多年的。”周校长将杯子盖好,轻轻放回了右手边的小圆木桌上,“哦不,应该是两个问题才对,不过其中一个我想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孟呦呦老师。”女人突然正经地称呼她,其中那两个叠字语调加重。

周校长朝她扬了扬眉,笑侃着问:“至于另一个,不知道今天有没有这个机会能够一并解开?”

“什么?”孟呦呦转过脸。

周校长垂眸瞥了眼放在女孩牛仔裤上的那本旧诗集,孟呦呦随着对方的视线也低下了头。

“这本书……”周校长掀眸,转而又注视着对方的眼睛问道:“他为什么给它取的名字是《锁》呢?我总觉得一定不是随便取的名字,但当时忘了问。”

也就没再有机会可以问。

周小贝这辈子最后一次见到那个男人,是在报社门口,他特地来报社找她,请她帮忙做一件事,这是那个男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求她办事。

当然如果站在后来人的角度回头看,周小贝认为把这个请求定义为“交代后事”,大概更为贴切。

他跟她说:“如果未来有那么一天,国内考上大学的女生数量超过了男生,你就帮我把这些信,整理出版成一本书信集吧。”霍青山递过去一个牛皮纸文件袋,“这里面的钱应该足够覆盖出版所需的成本了?”

周小贝一头雾水地伸手接过,欲要打开之前,特意征求道:“我现在能打开来看吗?”

霍青山犹豫了片刻后,抬手示意道:“你迟到要看到的,请便。”

周小贝听懂了他的话外音,不禁诧然反问道:“你怎么就能确定在我有生之年,这本书会出版呢?”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就确定我可以见证到考上大学的女生多于男生的那一天呢?

毕竟,对于那时候的周小贝而言,冷不丁听到这样的一个说法,无异于告诉古代的庶民,人类有一天可以飞上天去,太过渺茫而没有实感。尽管彼时的周小贝已经是报社的正式工了,事业日渐步入正轨,对未来抱有的幻想并未破碎,但依旧不影响她觉得,此刻从面前男人口中听到的这个假设,是个遥不可及的“白日梦”。

“我不确定。”霍青山苍白笑笑,“但我想保留相信的权利。”

文件袋里装的都是些明信片,厚厚一沓又一沓,周小贝随意抽出几张来看——上面的文字没有华丽浪漫的语句,全是最为朴实纯粹的表达,寄托着无法衡量的爱意和思念。

看到这里,周小贝越来越糊涂了,“这些是写给你的……?”周小贝一时抓不准对方的身份定位。

霍青山及时出声补充道:“我的爱人。”

闻言,周小贝点了下头,表示理解,然后接着又问道:“可是,你为什么不直接寄给她呢?”既然是爱人,那就不是单相思,周小贝顺理成章地想。

“她收不到的。”男人无声苦笑了下,几秒后,霍青山又补了一句:“只有用这种方式,她才有可能收得到。”

周小贝越听越绕,这几句简单的话组合在一起,让人难以理喻,完全不明白对方在打什么哑谜。她将明信片重新放进文件袋里,封好口子,思索再三,最终问出了她最为困惑的一点:“你为什么想要这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