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是珍珠》(2 / 2)

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齐声应了句“知道啦”,转眼就跑没了影。

苗老师从外套口袋里掏出手机,低头翻看着,这才接上刚才没说完的话:“上回在微信上跟她联系,她好像说……下周差不多该回来了。”

清晨,孟呦呦是被学校的广播乐吵醒的。昨晚后半夜来了生理期,孟呦呦肚子不太舒服,临时跟同住一间职工宿舍的苗老师商量好换了早课,她索性将闹钟往后调了一个小时,难得多赖了会儿床。

这下既然已经醒了,腹部的不适感也有所减轻,孟呦呦决定起床,快速洗漱完毕后,她走到窗边打算开窗通风。

希望小学的职工宿舍位于操场旁的一栋二层小楼的二楼,楼下是学生食堂。

此时,操场上的学生们正随着广播做早操,窗户一拉开,音乐声更加有恃无恐地涌入室内。

孟呦呦倚在窗沿,向下俯望一圈,扫过乌泱泱的一片小脑袋,目光不由得停留在操场正前方领操的那个身影上——那是一位远远看去不大能直接辨出年龄的女性,扎一头高马尾,身形清瘦却挺拔如松,动作舒展有力。穿着一套米白色的运动服,抬手、抻腿、转身,每一式动作都带着一股施施然的熟练,做起来如同家常便饭般利落自在。

孟呦呦来到希望小学的第一天就发现了,这里的学生们每天做的早操和普通的广播体操大有不同。

苗老师告诉她,这是学校多年流传下来的一套自创体操,融合了防身术和军体拳的一些招数,刚柔并济。并且珍珠校长每隔几年还会精心改进一番,现在看到的这套已经是呦呦希望小学的第十一代体操了。

所以,眼下站在操场上给学生们领操的女士是哪位?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在确认对方身份的那一刻,孟呦呦忽地想起了那本自传,她后来有一次出入图书室的时候,鬼使神差地走到其中一座书架旁,找到那本名为《是珍珠》的书,并借带了出来。书不厚,她花一个晚上就看完了,孟呦呦记得书里有一段内容是这样写的: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创办女校?”

在此前的许多次采访中,我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在听到这类“善事”的当下,脑子里会自动冒出一个最通俗而普世的猜想,比如低谷时期曾经接受过来自他人的善意,等有了一定的能力后,再回报给社会。

以大多数作家脾性,通常在列举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惯例后,喜欢接上一个“但是”,以显得叙事逻辑不落入俗套。但是……这次没有但是,正如同大家所猜想的一样,我确实在年轻时收到过一些人的帮助,所以也想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其次,我想澄清一个大众关于这所小学的普遍误解——虽然我是呦呦希望小学的校长,但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并不是最开始创建这所希望小学的人。

再者,在采访中我被问到第二多的问题,便是“为什么取名为呦呦希望小学?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毕竟刚才已经告诉大家了,这所学校最初的创办者并不是我。这个名字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我对此也是一知半解。

……

另外,还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教学生们军体拳和防身术?尤其是小学生群体,以她们现阶段的体格和力气,练这些似乎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

理由很简单。我希望我们女校能教给孩子们的不只有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方方面面保护自己的能力和实实在在的本领,比如强健的体魄,独立的人格,以及从小培养起“吾当自强”的思想。

说到这里,我还想借用当初教我防身术的那位朋友说过的一句话:“女生出门在外,拳头硬一点,百利而无一害!”

我当然希望我的学生们出了学校,以后永远都用不上这些招式,但是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她们从小练到大的本事,总比没练过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