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塞尔维亚一样,罗马尼亚对即将获得的特兰西瓦尼亚也并不满足。罗马尼亚盯上了特兰西瓦尼亚北部的布科维纳,并且希望获得协约国三大列强的支持,从而掌控这块地区。
虽然布科维纳的面积远远少于特兰西瓦尼亚,可这块土地位于加里西亚和特兰西瓦尼亚之间,地理位置还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加利西亚最终归属俄国,那么罗马尼亚获得的布科维纳,就能作为防备俄国的桥头堡,确保罗马尼亚的本土不会遭遇俄国军队的袭击。
如果加利西亚划归其他国家,罗马尼亚政府就可以凭借布科维纳继续向北进行扩张,将这里当做跳板,从而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扩张方向。
之所以对于布科维纳这块小地方垂涎欲滴,实际上也是因为巴尔干地区国家众多,而且大多都是有实力的国家。
罗马尼亚这次能够扩张土地,也是因为搭上了世界大战的顺风车。特兰西瓦尼亚属于奥匈帝国,但凡没有世界大战,罗马尼亚是怎么也不可能从奥匈帝国的手中抢夺这块土地的。
除了特兰西瓦尼亚这块土地之外,罗马尼亚的扩张方向就只剩下向北和向南。北边是俄国这个庞然大物,南边是保加利亚这个实力相对强大的国家,都不是好惹的。
保加利亚接连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和世界大战中战败之后,损失的国土已经很多,国内民众对于保加利亚的现状也是相当不满的。
要是罗马尼亚继续挑起入侵战争,就算能打败保加利亚,也注定会损失惨重。
除非别无选择,否则罗马尼亚政府是不可能将目光放到保加利亚身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布科维纳这块土地,就变得十分重要。
好在布科维纳被罗马尼亚本土,特兰西瓦尼亚和加里西亚三面包围,除了罗马尼亚之外,暂时没有任何国家对这块土地感兴趣。
俄国因为游行加动乱,随后又爆发了内战的原因,是没有参与奥匈帝国和协约国的和平谈判的。
在和平谈判结束之后,协约国其他国家也没有主动将加里西亚划归俄国的想法。
这块肥肉存在的作用,就是来引诱俄国。如果俄国想获得加里西亚的话,就必须得在后续的作战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至少也得投入数百万的军队加入战斗,这样才拥有分配利益的资格。
后续对德国的领土瓜分更是如此。但凡俄国不打算继续参与世界大战,未来在和平谈判的时候,俄国注定不会获得任何东西。
哪怕俄国已经在世界大战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仍然不会有国家主动提出分给俄国一块蛋糕。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只存在利益的合作与纠纷的真实写照。
在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两大巴尔干强国的带领之下,巴尔干诸国的联军爆发了极强的战斗力。
哪怕德国军队经过精心准备,也无法突破巴尔干军队的防守。再加上少量西班牙和法国军队的协助,协约国联军将奥匈帝国的边境经营得固若金汤。
德国在强攻之下损失了数万军队,仍然没有任何收获。这样的局面不仅让威廉二世和总参谋长法金汉十分苦恼,也让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亲眼看到了协约国的强大。
原本老皇帝主张放弃战争与协约国和谈的行为,在奥匈帝国内部还是引起了少量的不满的。
毕竟奥匈帝国为这场和谈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损失的领土高达数十万平方公里,此后奥匈帝国也注定会一蹶不振,想要重新成为列强都极其困难,更别提与其他的列强进行争霸了。
可在奥匈帝国的军方高层亲眼看到协约国与德国军队的作战现场之后,他们不由得对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选择感到庆幸。
要是此时的奥匈帝国仍然还在战斗当中,军队注定要承担极大的伤亡。
甚至这些伤亡都不是最严重的。看看协约国的火力就清楚了,要是奥匈帝国继续负隅顽抗,恐怕大量的边境城市都会被协约国的火炮摧毁。
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通过海洋运输到巴尔干,可英国的物资并不能直接运输到奥匈帝国的港口。
协约国联合舰队对地中海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哪怕是英国的皇家舰队,也无法强行突破协约国联合舰队的封锁,为奥匈帝国输送物资。
这也导致奥匈帝国获得英国物资的方式,是通过德国的铁路进行转运。这么做不仅降低了效率,同样也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奥匈帝国能获得的物资比例。
虽然德国和奥匈帝国是亲密的盟友,可面对大量物资过境的诱惑,德国政府也很难忍得住。
许多原本应该送往奥匈帝国的物资,被德国政府强行截留,美其名曰用这些物资组建军队帮助奥匈帝国。
偏偏奥匈帝国对此没有任何办法,毕竟前线确实要靠着德国军队进行防守,德军在这场世界大战当中,在同盟国中也确实是绝对主力的角色。
前线军队作战不利,这对德国总参谋长法金汉来说,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坏消息。
但此时又有什么办法呢?反攻计划已经发动,想停止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更何况,仓促的发动进攻又仓促的停止进攻,这只会无限度的打击威廉二世和法金汉的威望。
如今的局势对于法金汉来说,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反正德国军队的战斗力是极其强大的,在不顾伤亡的强攻的情况下,或许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抱着这样的想法,法金汉不仅驳回了前线军队请求后撤休整的方案,还强行联系了前线的两个集团军,要求他们加强进攻,不惜一切代价在短时间内突破防线。
不得不承认,德国军队的执行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虽然清楚这样的命令是在让士兵送死,可军令如山,前线的集团军总司令也不得不执行。
强攻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巴尔干军队就算拥有再强大的火力,也不可能无视消耗,将德国军队牢牢卡在防线之外。
德国军队确实冲上了第一道防线,可前线的集团军总司令看着手下汇报上来的伤亡数据,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巴尔干反攻计划发动的前三天,德国军队平均日伤亡不到两万人。在总参谋长法金汉下令强攻之后,德国军队的日伤亡猛增到四万人左右,甚至还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才强攻了两天的时间,前线军队就已经损失了三个军。前线军队的指挥官也清楚如此强攻不是办法,迫于无奈,只能向德国最高统帅部汇报前线的伤亡,请求最高统帅部修改命令,取消原本的强攻方案,改为缓缓图之。
之所以直接向最高统帅部汇报,是因为最高统帅部不仅有法金汉的总参谋部,还有德皇威廉二世以及军方的其他高层将领。
将前线的巨大伤亡汇报给最高统帅部之后,总参谋长法金汉是不可能隐瞒消息的。
至于最高统帅部商讨之后的结论,就不是前线两个集团军总司令该考虑的了。只是前线的伤亡如此巨大,相信统帅部的高层将领只要不傻,也应该清楚如此强攻只是徒增伤亡,压根不会取得任何效果。
为了防止电报被总参谋长法金汉拦截,前线的集团军总司令还向东线德军总司令兴登堡发去了一封电报,请求兴登堡在最高统帅部的军事会议上,尽可能取消法金汉所下达的命令。ru2029
u2029五千两百字大章节,求月票!
u2029
u2029u2029u2029u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