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谋划落空(1 / 2)

对于德国来说,皇帝威廉二世和容克贵族存在的分歧,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的,其他欧洲国家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别看法国已经翻身农奴把歌唱,收复了所有本土并且在朝德国的本土发动进攻。

可实际上,如果不是来自西班牙的支援,法国是不可能撑住这么长时间的。

法国政府为了不让军方干涉自己的政务,选择找寻借口罢免了前任陆军总司令和总参谋长霞飞。

这和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权力争夺其实是一样的,但目前法国处于优势方,自然可以掩盖这些缺点。

对于尚处于劣势方的德国来说,在如此紧要的关头还在搞内斗,最终的结果也只是自取灭亡。

威廉二世几乎是力排众议,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军事会议上强行通过了总参谋长法金汉所提出的巴尔干反攻计划,全然不顾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反对态度。

总参谋长法金汉和东线德军总司令兴登堡之间的争吵,也成了当天德国最火热的新闻,随后刊登相关新闻的报社就被查封。

威廉二世之所以赌上一切来支持总参谋长法金汉,是因为目前的他已经别无选择。

听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意见或许是对的,至少对德国来说是这样的。可威廉二世并不属于德国,反倒德国是属于威廉二世的。

对于德皇威廉二世来说,一定程度上,自己的皇权是比德国的利益更加重要的。

就算听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建议能够打赢世界大战,德国也会陷入皇权被容克贵族架空的尴尬局面。

与其这样,倒不如放手一搏。如果赢了,威廉二世仍然是德国说一不二的统治者。

如果输了的话,凭借德国皇室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良好关系,威廉二世还是可以选择前往欧洲其他国家进行避难,在战争结束后寻求复辟的可能。

对于威廉二世本人来说,这明显是一场豪赌。如果是性格比较正常的统治者,肯定会详细思考其中的利弊,随后选择比较保守的,损失不大的选项。

可对于性格本身就偏激并且孤傲自负的威廉二世来说,他绝不允许自己手中的皇权受到挑衅,绝不允许容克贵族这个群体站在自己的头上。

在德皇威廉二世不顾一切支持总参谋长法金汉的情况下,纵使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有千种万种借口,也是不可能说服威廉二世通过自己的战争计划的。

没办法,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只能坐视德国的战略转移,旁观即将发动的巴尔干反攻计划。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分别作为德国东线军队的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在德国即将大量调动东线军队的情况下,按理来说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也是需要转移,担任更加重要的西线或巴尔干战场的职务的。

但威廉二世和德国总参谋长法金汉都有防备这两人的意图,这也导致两人作为东线德军的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在德军后续的进攻计划中居然没有任何戏份。

德皇威廉二世给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待在东线战场,防备俄国有可能的偷袭。

要么就前往西线战场,担任西线战场某一集团军的总司令,防御协约国的夏日攻势。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有的选吗?当然没得选。

此时的东线战场,大可以用一句东线无战事来概括。

在德国军队不主动进攻俄国的情况下,俄国军队是没有任何胆量反攻德国的。

除非德国在西线战场或者巴尔干战场有着重大失败,否则不管是俄国临时政府还是苏维埃俄国政府,绝不可能在此时得罪强大的德国。

前往西线战场确实能够更深层次的参与战争,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如果前往西线战场,担任的并不是西线德军总司令和总参谋长,而是西线某一集团军的总司令和总参谋长。

这其中可是差着一个级别的。如果兴登堡真的放弃东线德军总司令的头衔,只担任其中某一个集团军的总司令,他在军方的地位注定会大幅度降低。

东线德军总司令竞争德军总参谋长的可能,可要比某一集团军总司令竞争德军总参谋长的可能大得多。

虽然不至于完全失去竞争总参谋长的可能,但兴登堡也清楚,一旦选择前往西线,再想要担任某一线德军总司令,遭到的阻碍可就大得多了。

最终,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并未选择前往西线战场。一方面是因为两人清楚,威廉二世和法金汉的计划大概率会失败。

另一方面,目前的东线战场确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俄国再次加入战争并且对德国发动进攻,德国将再也没有任何战胜的可能。

虽然对于威廉二世的做法有些不满,可为整个德国的利益考虑,东线战场绝对是不能出现任何问题的。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继续选择待在东线战场让威廉二世和法金汉有些惊讶,不过这对两人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这也代表着,接下来德国军队的进攻计划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将没有任何关系。一旦德国军队能够如同法金汉所预料的那样,在与奥匈帝国的边境快速击败巴尔干诸国联军,德国将一扫之前的颓势,推动这份计划的德皇威廉二世也将得到莫大的声望,彻底奠定自己在德国军方的权柄。

德皇威廉二世幻想的巴尔干反攻计划是相当美好的,可德国军队实际执行起来,却发现其中困难重重。

首先是巴尔干诸国的军队,并不像总参谋长法金汉所预料的那样,在奥匈帝国投降之后就失去作战意志。

因为战争对巴尔干的工业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巴尔干诸国对战争胜利后德国所提供的战争赔款还是相当感兴趣的。

另一方面,虽然奥匈帝国宣布投降,可相关的领土交接还没有完成。包括后续战争赔款的发放等等,巴尔干诸国仍然还是要看协约国列强的脸色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纵使巴尔干各国政府已经有了一定的懈怠,他们的军队也不敢有丝毫的摆烂。

特别是塞尔维亚,在获得了斯拉沃尼亚和波黑地区之后,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已经成为巴尔干地区最大的两个国家。

很明显,塞尔维亚政府并不满足目前所拥有的领土和人口。因为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人没有任何关系,作为目前南斯拉夫群体中最强大的国家,塞尔维亚理所当然地喊出了重振南塞尔维亚人荣光的口号,计划成立一个由多个南斯拉夫国家组成的大联邦王国,统一所有南斯拉夫民族。

所谓的大南斯拉夫联邦王国,范围还是极其广袤的。除了现有的塞尔维亚、波黑和斯拉沃尼亚之外,塞尔维亚政府还计划吞并黑山、克罗地亚以及阿尔巴尼亚。

如果真能够掌控如此巨大的领土,塞尔维亚将轻松超过罗马尼亚,成为巴尔干半岛最大的国家。

在奥匈帝国损失大片领土的情况下,塞尔维亚甚至有希望超越奥匈帝国,对列强的宝座发起冲击。

当然,这也只是有希望而已。但对已经沉寂许久的塞尔维亚人来说,组建一个如此庞大并且强大的王国,这简直是无与伦比的诱惑。

想要继续吞并克罗地亚、黑山和阿尔巴尼亚,就必须得获得协约国列强的支持。

特别是在意大利对阿尔巴尼亚也很感兴趣的情况下,塞尔维亚必须获得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支持,才有希望在意大利的强大压力下吞并阿尔巴尼亚。

为了在西班牙和法国政府面前刷好感,塞尔维亚军队也算是豁出去了。塞尔维亚政府只留下了一少部分军队接管波黑和斯拉沃尼亚地区,剩下的大部分军队全部选择继续北上,协同西班牙和法国军队继续和德国作战。

对于在西班牙和法国政府面前刷好感的举动,罗马尼亚政府与塞尔维亚政府是相当有默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