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536章 三路围剿德国

第536章 三路围剿德国(1 / 2)

俄国内战一打响,整个俄国可谓是乱成了一锅粥。不管是俄国国内的各大城市还是前线的军队,此时都需要选择自己效忠的目标。

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俄国政府也都先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所有不公开认可自己一方的军队和城市都将被视作叛国者。

一旦被打上叛国者的标签,不仅部队得不到任何来自后方的物资补给,各城市也会面临被其他城市围剿的局面。

在两大政府的压迫之下,俄国各大城市和军队纷纷开始站队,加速了内战局面的形成。

相较于城市的选择各不相同,俄国前线军队的选择大致上还是一致的。这其实也是因为苏维埃俄国政权的首都莫斯科距离俄国前线太远,再加上俄国军方高层遍布贵族阶级,促使临时政府很快就掌握了前线的军队。

不过工人联盟的苏维埃政权也不是软柿子。在确定前线军队无法拉拢之后,苏维埃俄国立刻宣布成立军事委员会,组建由工人联盟领导的苏维埃军事力量,名为工人民警武装部队。

得益于工人群体极高的忠诚度,在工人民警武装部队成立之后,这支崭新的军事力量很快就突破了十万人,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当中。

其他没有加入这一支武装力量的工人,也都被安排到了各大军工厂,为苏维埃政府生产足够的武器来装备军队。

其实从内战的表面来看,拥有沙皇和贵族阶级支持的俄国临时政府还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的。

俄国前线的大部分军队仍然效忠临时政府,而工人联盟的苏维埃俄国只能临时组建军队,武器也都是自己生产的,质量只能用一般来形容。

在如此巨大的军事实力差距之下,临时政府应当很快就能剿灭工人联盟组建的苏维埃政府,重新恢复整个俄国的统一。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别看俄国前线拥有数百万军队,实际上这些军队都是无法调动的。虽然德国没有帮助工人联盟的举动,但这不代表德国对俄国临时政府掌控的土地不感兴趣。

一旦俄国临时政府大规模调动前线的军队,德军必然乘胜追击,占领俄国的大片土地。

唯一能够调动的就是原本部署在奥匈帝国边境的军队,可这里更加靠近基辅,俄国苏维埃政权的手已经伸到了基辅,他们肯定也会对边境的这些军队感兴趣。

明明掌握着数百万军队却无法调动,这让临时政府的局面比苏维埃政府更加尴尬。好在协约国几大列强还愿意看在曾经的情面上,支持名义上效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俄国临时政府。

不过这样的帮助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俄国在不能调动前线数百万军队的情况下,还必须向这些军队提供大量的后勤补给,来帮助这些军队抵抗德国军队的进攻。

这也代表着对俄国临时政府来说,世界大战并没有结束。虽然获得了来自协约国的好处,但也要帮助协约国抵抗德国。

当然,如果最终战争能够取得胜利,作为战胜国的俄国临时政府,也是能代表俄国获得战后的利益分配的。

只是战争胜利前的这几年是最难熬的,俄国临时政府还需要分兵对抗苏维埃俄国政府,面临的压力自然比原本的沙皇政府更大。

和俄国临时政府一样,目前的德国也是有极大的压力的。

虽然俄国陷入了内战,但俄国在前线仍然拥有数百万的兵力。可偏偏此时战争的重点又重新回到了西线,如果德国从东线大规模调动军队的话,谁也不能保证陷入内战的俄国临时政府是否会卷土重来,通过战争来获取民众的信任。

但如果不从东线调动军队的话,面对已经越来越重要的西线战场,德国可没有足够的兵力前去防守。

随着奥匈帝国退出战争,同盟国就只剩下英国和德国两大超级列强。

虽然英国口口声声宣称要帮助德国守住西线,可如今的局面是,英国派遣到战场上的军队只有百万人,德军才是东西两线战场的主力。

德国如此信赖的盟友奥匈帝国都能在战争中背叛德国,更别提中途才加入战争的英国了。

相较于已经不可抽身的德国,英国还是有希望及时止损的。毕竟英国的本土还没有被协约国进攻,除了爱尔兰这个麻烦之外,英国的基本盘还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除非协约国想要在这场战争中彻底打败英国,否则面对一个超级列强的主动求和,协约国还是要给英国几分面子的。

但德国不同。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已经付出了一切,在没有确定最终的胜负之前德国是不甘心投降的。

因为对此时的德国来说,投降就代表着失去一切。不仅自己的领土会被协约国瓜分,德国政府也会承担巨大的债务。

这样的代价是德国政府无法承受的,也是德国民众无法承受的。就算德国政府能够委曲求全,愤怒的德国民众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推翻无能的政府。

对于目前的德国政府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挽回战场的局面,让英国看到世界大战能够获胜的希望,这样才能保住自己仅剩的盟友。

好在目前的同盟国只是陷入了较大的劣势,还是有那么一丝丝能够战胜协约国的希望的。

随着奥匈帝国退出战争,目前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又回到了西线战场。

如果德国能在西线战场取得一些成绩,打退协约国接下来组织的一场大规模进攻,那么这一场世界大战还是有的打的。

要是德国无法抵御协约国的进攻,那恐怕距离战争结束的时间就不远了。

为了应对协约国接下来有可能的进攻,德国国内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为前线装备了大量的火炮和机枪,甚至还装备了数十辆国内刚刚仿制出来的坦克。

自上一次西班牙在索姆河战役中拿出坦克以来,德国就对这种战场上极其强大的武器念念不忘。

好在坦克的基础原理还是比较简单的,在汽车或者拖拉机上覆盖一层装甲,加装一门火炮就是简单的坦克。

虽然无法发挥类似西班牙拿出的那种坦克的作用,但对战场上的普通士兵来说,这样覆盖一层钢甲的大家伙,威慑力还是很足的。

原本德国在东线战场部署了超过350万的兵力,在俄国陷入内战之后,其中150万军队选择南下前往奥匈帝国边境防守,防备协约国军队有可能从奥匈帝国内部入侵德国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