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其实是对这一块兴趣不大的,他最初帮忙干爹王博文,也是因为背靠这一块起步,挣初始资金。
但若是要说之后挣钱,有大把的机会,影视娱乐圈是个巨大名利场,名利场也意味着是非多,重生一次,能够在大海里遨游,又何必在浑水里打滚。
但架不住王博文和陈旭冉的属性在这里,他们要做,张晨也只能尽力帮忙。
而眼下明显他们是看好徐明,打算投资这位远房亲戚,张晨看过了对方的作品,也承认功底,内核想法都不错的,唯独就是商业化的理解了。所以眼下也只是给对方提出了相关的几个意见,徐明现在想以小博大,至少目前是办不到的,不过在积累几年,形成自己的风格,未必没有这个机会。
徐明还有些心高气傲,虽说碍于王陈二人,没有对张晨有明显的反驳,但还是看得出来,他对于张晨想要更进一步商业喜剧的思路,倒也不是很认可。
不过不着急,这种事,只有他自己磨了。
相比起徐明需要一定时间成长,倒是王博文这里,他们想做情景喜剧的想法,张晨是比较认同的。
在这个生态位上面,93年播出的《我爱我家》属于拔尖作品,一度被评为很难超越。
这个剧一是拍摄时正是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处于深刻变革的时期,以温馨的家庭故事为骨架,剧中巧妙地融入了大量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社会热点和流行元素,再加上台词经典,梁左将相声的语言包袱技巧与情景喜剧的戏剧结构完美融合,传统曲艺精髓现代化、电视化的功力,后继者中罕有匹敌。
再看演员阵容,有聚毕生舞台剧功力打底的文兴宇,宋丹丹,杨立新、梁天、关凌……每个角色演绎都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后续很多作品都难以达到,要不就是难以把握时代语境,要不就是缺乏创作深度,还有就是表演风格,这之后的情景剧人物卡通化,标签化,难以塑造令观众深信不疑的角色。
这才是这之后情景剧遇冷的原因。这一切还要在明年《炊事班的故事》诞生大热之后,才会让人意识到此前轻喜情景剧的困境究竟是出自于什么地方。
但张晨天然有观察者的优势,知道一些需要时间买通的教训,现在这个角度来看,倒也觉得王博文有机会在这里脱颖而出。
“干爹,你之前说这种剧不好拍的原因是什么?”张晨开口道。
王博文摇头晃脑的说:“投资回报慢,广告单价低,演员片酬还高。这就是目前遇到的问题,投资方肯定没人愿意出钱做这种'生活幽默'剧。”
张晨点头,“我认为没有什么剧是出不来的,只是人们有没有在这方面的需求而已,此前没有,是因为没有人走通,成本很高,资本不追逐,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尝试。我相信但凡要是市场在这上面有需求,是可以出很多此类好剧的。”
陈旭冉抿嘴一笑:“你倒是谦虚。”
“这些对于普通制作团队来说的弱点,恰好我们都没有。投资回报慢,没关系,我们可以沿用我们在电视台的资源人脉,以及广告渠道,可以获得相当的回报。演员片酬高,无非就是此类情景剧有名的有观众缘的演员,不太好请。但没必要,如果你们要做,我觉得可以启用一些素人。”
“什么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