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保证按你要求改(1 / 2)

说话间,通车仪式的音乐响了起来,随着剪彩的剪刀 “咔嚓” 一声,第一辆公交车缓缓驶了过来,车身上贴着 “城东西路首发专线” 的红色贴纸,车窗里的乘客纷纷探出头往外看,脸上带着笑意。

公交车平稳地驶过路口,后面跟着私家车、电动车,还有骑着自行车的居民。赵承平站在路边,看着车辆有序地行驶在新路上,没有一点颠簸,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暖流 —— 那些加班整理资料的夜晚,顶着烈日在工地检查的日子,一次次跟施工队沟通整改的耐心,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他掏出手机,给妻子发了张通车的照片,配了句:“路通了,一切都值了。”

通车仪式结束后,路边渐渐热闹起来。张奶奶拄着拐杖,在小区门口的人行道上慢慢走,看到赵承平,笑着挥挥手:“赵工,这路修得真好,我早上散步都不用绕远路了!” 几个孩子背着书包,在人行道上追跑打闹,家长跟在后面喊:“慢点跑,别撞到人!” 还有卖早餐的摊主,推着小车沿着路边走,嘴里吆喝着:“豆浆油条,刚出锅的!”

赵承平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想起调研时老人们说 “舍不得搬走”,想起拆迁时张奶奶担心 “没地方住”,想起施工时工人汗流浃背的样子 —— 现在,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老百姓脸上的笑容,这比任何表彰都让他觉得满足。

就在他沉浸在通车的喜悦里时,手机响了,是单位领导打来的:“承平,城东西路的工作做得不错,验收组都夸你细心。现在有个新任务,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缺个质量监督的人,你收拾下东西,下周一开始去那边报到。”

去工业园区工地的那天,赵承平特意提前半小时出发。车窗外的天色刚从鱼肚白转为淡蓝,路边的早餐摊冒着热气,他咬了口刚买的肉包,手里还攥着卷得紧实的施工图纸 —— 这图纸他前一晚翻了半宿,用红笔在关键数据旁画了圈,连每个厂房的坐标偏差允许值、地基标高误差范围都记在了笔记本上。

车子驶进园区大门时,门口的保安老张正拿着测温枪值班,看到他的车立马抬手放行:“赵工早啊!王经理刚还说您该到了。” 赵承平降下车窗笑了笑,目光已经被眼前的景象勾住 —— 曾经的荒草地如今变成了平整开阔的场地,黄褐色的土面上画着白色的坐标线,像给大地织了张精准的网格,远处几台推土机正停在边缘,驾驶室的玻璃反射着晨光。

“承平,可算等你来了!” 王经理从临时板房里迎出来,手里也拿着份图纸,“昨天刚完成场地平整,你赶紧看看坐标和标高对不对,下午地基施工队就要进场了。” 赵承平点点头,从后备箱里拿出全站仪和水准仪,这些设备是他特意从单位借来的,“先测坐标吧,从 1 号厂房的角点开始。”

两人走到 1 号厂房的西南角,赵承平蹲下身,拨开地面上的碎石,露出埋在土里的坐标桩。他调整全站仪的镜头,对准远处的基准点,手指在操作屏上快速点击:“坐标 x3256.78,Y1892.45,跟图纸上的 x3256.77,Y1892.46 差了 1 毫米,在允许范围内。” 王经理凑过来看屏幕,笑着说:“这施工队的测量员手艺还行,没出大偏差。” 赵承平却没放松,又走到东北角测了一遍:“再看看标高,图纸要求正负零标高 45.2 米,别差多了。”

他把水准仪架在场地中央,标尺立在坐标桩旁,眼睛贴近目镜调整焦距。阳光渐渐爬高,照在标尺的刻度上,他眯着眼睛读数:“45.203 米,高了 3 毫米。” 王经理皱了皱眉:“3 毫米算不算超了?” 赵承平摇摇头,掏出笔记本记下来:“允许误差是 ±5 毫米,没超,但得跟施工队说一声,后面做地基时把这 3 毫米找补回来,不然累积起来会影响厂房层高。”

两人围着 1 号到 5 号厂房的场地转了一上午,测了二十多个点,只有 3 号厂房西北角的标高差了 6 毫米,超出了允许范围。赵承平在图纸上圈出这个点,用红笔写了 “需调整”:“让施工队下午用铲车把这里再推掉一层土,重新压实,我明天过来复核。” 王经理连连点头:“没问题,我这就跟他们说,保证按你要求改。”

中午在板房食堂吃饭时,赵承平遇到了地基施工队的张队长。张队长五十多岁,皮肤晒得黝黑,手里端着碗面条,看到赵承平就凑过来:“赵工,听说您上午测了场地,没出啥大问题吧?” 赵承平舀了勺汤,慢悠悠地说:“整体还行,就 3 号厂房西北角标高超了 6 毫米,得推土重压。” 张队长愣了一下,随即拍了拍大腿:“嗨,肯定是昨天推土时没盯紧!您放心,下午我亲自去看着,保证改到标准。” 赵承平抬眼看他:“不光要改,压实度也得达标,最少要 95%,我会用环刀法抽样检测。” 张队长连忙应着:“明白明白,质量上绝不糊弄。”

第二天一早,赵承平先去了 3 号厂房西北角。张队长正带着工人用压路机碾压地面,压路机的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在轻微颤抖。“赵工,您来了!” 张队长从驾驶室里探出头,“已经推掉 5 厘米土,压了三遍了,您测测看。” 赵承平拿出水准仪,这次读数是 45.198 米,刚好在允许范围内。他又让工人取了土样,用环刀法测压实度,结果是 96.2%,比要求还高了 1.2%。他在笔记本上打了个勾,心里踏实了些 —— 看来张队长是真把整改放在心上了。

地基施工正式开始后,赵承平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他每天早上先去材料仓库查钢筋和水泥的合格证,确认批号和生产日期跟图纸要求一致;中午去地基槽边看钢筋绑扎,下午盯着模板安装,有时候忙得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就啃个面包对付。

有天下午,他去 2 号厂房地基查看时,刚走到槽边就皱起了眉。槽里的工人正在绑扎钢筋,他蹲下来数了数钢筋间距 —— 图纸上要求间距 20 厘米,可实际量下来,有几处竟然到了 23 厘米。他立马掏出卷尺,沿着钢筋量了三米长,发现有五处间距都超标了。

“张队长!你过来一下!” 赵承平的声音有点沉,手里的卷尺还指着钢筋。张队长正在不远处指挥吊车,听到喊声赶紧跑过来:“咋了赵工?”“你自己看看,这钢筋间距是多少!” 赵承平把卷尺递给他,“图纸要求 20 厘米,你这都到 23 厘米了,要是浇筑混凝土,地基承载力肯定不够,以后厂房盖起来会有安全隐患!”

张队长拿着卷尺量了量,脸色瞬间变了:“这…… 这咋回事?我明明跟工人说按 20 厘米绑的啊!” 他转身冲槽里的工人喊:“你们咋搞的?间距都量不准吗?” 一个年轻工人小声说:“张队,昨天晚上加班绑的,光线不好,可能没量准……”

赵承平打断他们:“光线不好不是理由,质量标准不能因为加班就降低。现在立即停工,把超标的钢筋全部拆了重绑,我在这里盯着,绑完一处我查一处,合格了才能继续。” 张队长脸上有点为难:“赵工,这拆了重绑得耽误大半天工期,甲方还催着进度呢……”“进度再急也不能牺牲质量!” 赵承平的语气很坚决,“要是现在将就了,以后出了问题,谁来担责任?是你还是我?”

张队长沉默了几秒,终于叹了口气:“行,听您的,拆了重绑。” 他转身对工人说:“都别愣着了,赶紧拆钢筋,注意别把好的钢筋弄弯了!” 工人们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开始拆超标部分的钢筋。赵承平蹲在槽边,手里拿着图纸,眼睛盯着工人绑扎的每一个节点 —— 有的工人图省事,扎丝只缠了两圈,他就让重新缠三圈,确保绑得牢固;有的钢筋接头位置不对,他就指着图纸教他们怎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