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四合院:我,十岁称霸四合院 > 第885章 全家满意的保姆陈阿姨

第885章 全家满意的保姆陈阿姨(1 / 2)

陈阿姨来顾家面试那天,手里还拎着一小袋自己做的马来椰丝卷,说是给“未来雇主”尝尝手艺。

她是第三代马来华人,丈夫几年前带着全家从吉隆坡搬到伦敦,开了家小小的香料铺,孩子们都上了学,家里用不着时刻盯着,便想着出来找份活计。

可她的英语带着浓重的南洋口音,磕磕绊绊说不全一句完整的话,好些需要频繁沟通的工作都做不了。

最后还是中介因为顾家在找保姆,特意注明“希望是华人,方便沟通”,便赶紧把她带了过来。

顾从卿和刘春晓之前也试过几个本地保姆,有的做惯了精致餐点,炒个青菜都恨不得撒上一堆芝士碎。

有的讲究“距离感”,打扫完就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报纸,问一句才动一下,两人都觉得浑身不自在。

陈阿姨却不一样。

第一次上门就熟门熟路地钻进厨房,看了看冰箱里的食材,问清了口味,没多久就端出三菜一汤。

清蒸鱼、炒时蔬、番茄鸡蛋,还有一锅冬瓜排骨汤,卖相不算惊艳,却也是可口的家常菜。

刘春晓喝了口汤,暖意从胃里漫上来,轻声说了句“好喝”,陈阿姨立刻笑得眼角堆起细纹:“喜欢就多喝点,怀孕了要多补补。”

她照顾人更是细致得像自家人。

每天早上会早早过来煮好杂粮粥,温在锅里。

知道刘春晓孕吐刚过,总想吃点酸的,就变着法做酸梅汤、腌小黄瓜。

傍晚散步时,会提醒她“慢点走,这路牙子高”,还会顺手扶一把。

有回顾从卿加班,刘春晓夜里腿抽筋,轻轻“嘶”了一声,住在客房的陈阿姨听见了,披着衣服就过来,帮她按揉小腿。

嘴里念叨着“孕期都这样,我那时候怀老三,整宿整宿睡不好”,语气里满是过来人的体谅。

顾从卿之前总担心请的人不贴心,如今见陈阿姨把刘春晓照顾得妥帖,连家里的角落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便放心把日常起居都交托给她。

这天晚饭,陈阿姨做了道南洋风味的咖喱鸡,特意少放了辣。

刘春晓吃得香,顾从卿也多添了半碗饭。

陈阿姨坐在旁边的小桌前吃饭,看着他们,忽然说:“我家老二也在伦敦上学,跟土豆差不多大,也特别爱吃这道菜。”

顾从卿抬头笑了笑:“陈阿姨要是想孩子了,随时请几天假去看看,工钱照给。”

陈阿姨摆摆手:“不用不用,看着你们,就像看着自家孩子一样。”

窗外的路灯亮了,屋里飘着饭菜香和淡淡的咖喱味。

顾从卿看着刘春晓满足的笑脸,又看了看陈阿姨忙碌收拾的背影,忽然觉得,在这异国他乡,能有这样一位像家人般的阿姨照拂,实在是件幸运的事。

顾从卿和陈阿姨谈薪资时,直接说定一周15磅,陈阿姨当时就愣住了。

在伦敦做家政的华人阿姨,普遍一周也就10到12磅,她原以为能拿到12磅就谢天谢地了。

顾从卿把装着周薪的信封递给陈阿姨时,她的手明显顿了一下,打开看了看,又抬头确认:“顾先生,这是不是给多了?中介说……”

“不多,”顾从卿打断她,语气诚恳,“您把春晓照顾得这么周到,这是您应得的。

家里没什么重活,主要就是让她能按时吃饭、休息,有重活,你就找土豆帮你干,您多费心。”

陈阿姨把信封小心地揣进围裙口袋,眼圈有点红:“我晓得的,太太怀着身孕辛苦,我一定好好照看。”

她来伦敦这些日子,打零工被克扣过工钱,也遇见过嫌她“口音重”的雇主,像顾从卿这样大方又尊重人的,还是头一个。

从那天起,陈阿姨照顾刘春晓更上心了。

周末土豆在家,看见陈阿姨给刘春晓炖的汤里放了红枣、桂圆,好奇地问:“阿姨,这汤甜甜的,是给小宝补的吗?”

陈阿姨笑着摇头:“是给你嫂子补的。

女人怀孩子,气血最要紧,这些都是好东西。”

她转头对刘春晓说,“等孩子生下来,我再给你炖生化汤,那才是真正补身子的。”

刘春晓听着这熟悉的“月子经”,心里暖洋洋的。

顾从卿偶尔在书房工作到深夜,出来倒水时,有时看见陈阿姨在客厅缝东西——是给宝宝准备的小褥子,针脚密密匝匝的。

见他出来,陈阿姨会站起来:“顾先生还没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