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一件件发生,时间一天天流逝。
可盛夏的主线任务框还是没有动静。
为了刷数据,在没有主线任务的这些天,她一有空就去做支线任务。
现有的支线有两个,一个是攒钱,快要完成了。
另一个则是天元寺那些求神拜佛许下愿望的百姓们。
盛夏如今除了安宁侯府的小院,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天元寺。没事就切到天元寺,去帮那些祈愿的百姓实现愿望,号上的金币如流水般哗哗地减少,但经验值和威望值增加的很快。
盛夏并不知道,她每实现一个愿望,过几日,当事人便会带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天元寺还愿。
于是,长安城市井间开始流传着天元寺十分灵验的说法。
*
镇国公大寿这天,仲勋没有食言,果然带上了仲远和仲泽衍。
苏氏一路上都不大高兴,马车里,仲玉娴在旁边轻声劝慰:
“娘,不过是一场寿宴,爹爹愿意带谁便带谁,不值得您生闷气。”
九岁的小姑娘,却比同龄的孩子要懂事的多,想了想又歪着头补充,“爹爹就是再看重他们,他们也只是娴儿的庶兄呀。娘不必太过担忧。爹爹和祖母都不糊涂呢。”
苏氏想想也是,仲勋最是注重脸面的人。
她揽着仲玉娴,很是欣慰,“娘还好有你……”
镇国公府巍峨大气,在长安城中也是独一份的尊贵荣耀。
一个“镇”字便代表一切。
镇国公当年可是随先皇南征北战过的,直到如今手中仍有兵权。
整个镇国公府人来人往,喜气洋洋。
几乎大半个长安城都来贺寿。
而仲家,在这些贺寿之人里,算得上香饽饽。一出现,身边就是络绎不绝上前来打招呼的人。
他们或恭维、或拉家常,都只有一个目的,只为了与安宁侯府拉近关系。
近来的朝堂之争让各家都看清了安宁侯府的独特。
皇子众多,党派众多,但真正让历帝看重的,只属于历帝的心腹,仲勋是其中之一。
而他又恰好没有站队。
各党派都想将他拉入己方阵营,好多一些胜算。
苏氏在诸位夫人们的包围讨好下,很快忘记了来时的不快。
京中这些勋爵世家哪个不是人精,达官显贵的夫人们大多都长袖善舞,想讨好一个人,有千百种方法。
她们夸苏氏、夸仲婉、夸仲玉娴,连带着嬷嬷抱着的襁褓里的小婴孩也夸的上天入地,是独一份的可爱精致。
这边是属于妇人们的战场。
而仲勋那边也是差不多的风景。
仲勋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被人夸孩子的快乐。
作为翰林院大学士,仲勋自然是有真才实学的。
仲远是他的庶长子,儿时他也用心教过,仲远的才学的确能与长安城中其他公子们相比。且他高大英俊,相貌堂堂,稍微透露些学识,其他人便是不住的夸赞。
而仲泽衍,他甚至不需要做什么,只要一出现,只要站在人们的目光中,便让人惊叹。
因为他长得实在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