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巧却也正巧,我这一趟恰恰是来找稚叔你的。”曹爽淡定的坐在右下的位置。钟毓却也没有往左上去坐,而是顺势坐在曹爽的右手边。
曹爽愣了一眼,犹豫片刻没有起身,转手端起茶盏掩饰尴尬。
“昭伯不会是路过这里顺便来看看我吧。”钟毓开着玩笑,把手中的竹简递给旁边的下人。
“算也不算,我刚从西街转过来,一抬头看到通樊楼,心里就想到稚叔了。”曹爽笑着回答,同时把身体侧向钟毓。
“哦,公子去视察西街了,进度怎么样?”钟毓今天刚好就看到西街的卷宗。
曹爽连连摆手,做出一副故作轻松的态度:“西街的历史问题太大了,居住人口也复杂,一时半会怕是没那么简单。”曹爽故意这么说,吸引钟毓的注意。
钟毓果然就很感兴趣,“当年在宛城,改新城时也有复杂的历史,但以我的经验,长安财政应该很轻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然也~然也,稚叔说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各地的情况却不一样,稚叔你来这就没听到有什么消息?”曹爽继续引导。
“消息就堆在左右厢房了,要多少有多少,不知玄伯说的是什么消息?”钟毓问道。
“那些都是纸面意思,不信稚叔你打开西街的卷宗,我给你说的那上边一点也记录不到。”曹爽端起茶盏,故意停下那后半句话。
钟毓看明白了,曹爽这一趟来话里藏话,心里藏事,他是来试探自己的。于是也做出轻松的姿态,靠在椅背上,静静地看着曹爽。
曹爽喝过半盏茶,瞥了一眼钟毓,皱了皱眉说道:“稚叔你没听说么,长安的商户们自发签了一张万民书,目的就是对抗西街整改。”
“万民书?”钟毓还想强装淡定,但这个消息确实惊动他了,他微微探起身体。
曹爽吁出一口气:“长安是什么地方,汉祚四百年,本来就有扎实的基础,你看后来治理长安的这些大员,每年都能给洛阳进账万千,所以当地的商户不容小觑。”
“说到底也只是商户,能有这么大的劲头?”钟毓点点头,心里已然明白了曹爽是暗有所指。
“这就是稚叔有经验的地方了,宛城小市拿银钱就能解决,可这一套到长安举行不通了,为什么呢?谁在这些商户背后撑腰?”曹爽冲钟毓挤了挤眉眼。
“那确实得好好查一查,给出对应方案,尽快推进西街。”钟毓错开话题。
“所以稚叔你们来了,西街的那帮人也算是有底气了!”曹爽试探的说着,身体压在桌几上主动靠近钟毓。
“昭伯说笑了,有你和大司马亲自坐镇,这才是西街的底气;我们出发前圣上曾说起你跟他汇报过,西街整改后会是怎样的盛世繁华,我原来不能体会,这两日刚看到卷宗的冰山一角,当真是目不暇接惊叹不止,我尽快看完这些资料,协助昭伯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