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声名远扬(1 / 2)

只见那位弟子浑身上下都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但他完全没有在意自己身体状况如何,而是全心全意地专注于手中的治疗操作之中。

原来,当大周南北主干道的工程在汗与血中艰难推进时,李宝儿的“慧养堂”医馆,也悄然将目光投向了这条漫长征途上最艰辛的一群人——数十万筑路民工。

这个决定,源于李宝儿一次偶然的途经工地。

她看到民夫们顶着烈日或冒着严寒,在恶劣的,环境中劳作,扭伤、砸伤、风寒湿热之症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因一场不起眼的热症或伤口溃烂便可能拖垮整个家庭。

医者仁心被深深触动,更兼她深知,这些民夫是这条国之动脉能否顺利贯通的基石。

回到医馆,她便与几位核心合伙人商议。

“朝廷虽在各段设有医官,但人手、药材都捉襟见肘。我等既为医家,悬壶济世是本分。

况且,道路早一日通畅,我们提前布局的那些产业也能早一日受益。于情于理,都应援手。”

她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很快,“慧养堂”便对外宣布:凡持各路段督工衙门发放的工牌之筑路民工前来慧养堂各医馆问诊,无论汤药、针灸、正骨,一律半价;若遇重伤、急症,无力支付剩余药资者,经核实后可登记在册,由医馆设立的“养路功德金”先垫付。

一次,副总管李文渊视察桥梁工地时,偶遇一名慧养堂弟子正在雨中为一位高烧不退的民夫施针降温。

那位弟子全身湿漉漉的,但他完全没有在意自己身体状况如何,反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眼前所做之事当中去。

李文渊看到这一幕后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和感动,并在事情结束之后特意找到周景明并将这件事告诉给他听。

听完以后,周景明不禁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感慨万分说道:“慧养堂此番举动实在令人钦佩不已啊!

他们这样做不仅仅只是拯救了许多活生生的人命而已;更重要的是让民众们感到心安踏实下来,从而间接地对我们正在推进中的工程项目起到巨大帮助作用呢!

像慧养堂这般既有商业头脑又有社会责任感、心怀大义之人真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义商’呀!同时还展现出一种如同古代名士般高尚品德与风范来啊!”

李宝儿与她所经营的慧养堂,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当作普通的商业行为来看待。相反,他们以相当实惠的价格提供医疗服务,并积极采取主动登门问诊的方式,这种做法并非旨在追求惊人的暴利收益。

通过这样的努力,他们收获到了更为珍贵的东西——数不清的农民工兄弟及其家人对他们满怀诚挚谢意;同时也让慧养堂这个名字如同一块默默矗立在南北交通要道旁的巍峨丰碑一般声名远扬;更重要的是,凭借着一颗仁爱之心和精湛医术所构筑起的良好口碑,其分量之重难以估量!

这份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无形资产,其价值远远超过了那些可以用金钱衡量的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