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爱心援助(1 / 2)

周景明曾感叹:“若非赵将军以兵法部勒之,这数十万之众,非福乃祸也。

如今令行禁止,如臂使指,此路能成,赵将军当居首功!”

这条南北主干道的基石,正是在这铁与火的纪律之下,被牢牢奠定。

他犹如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将军队里那套严密而高效的管理制度运用得炉火纯青,并且在此处展现出了登峰造极之境——赏罚分明、恩威并施。

一方面,他毫不吝啬地给予那些表现优异、勤奋刻苦的民夫们极为丰厚的奖赏,以此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另一方面,对于胆敢触犯军纪国法之人,他则是铁面无私,严惩不殆,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心慈手软和纵容包庇。

不仅如此,赵铁柱心里非常清楚,这些背井离乡前来此处埋头苦干的民夫们着实十分辛苦,所以他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去提升他们的生存环境以及物质待遇。

经过这一连串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到位之后,所有民夫的工作热情都被彻底点燃,大家纷纷鼓足干劲儿投入其中,从而确保了整项浩大的工程能够井然有序地稳步向前迈进。

当大周南北主干道的工程在汗与血中艰难推进时,李宝儿的“慧养堂”医馆,也悄然将目光投向了这条漫长征途上最艰辛的一群人——数十万筑路民工。

这个决定,源于李宝儿一次偶然的途经工地。

她看到民夫们顶着烈日或冒着严寒,在恶劣的环境中劳作,扭伤、砸伤、风寒湿热之症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因一场不起眼的热症或伤口溃烂便可能拖垮整个家庭。

医者仁心被深深触动,更兼她深知,这些民夫是这条国之动脉能否顺利贯通的基石。

回到医馆,她便与几位核心合伙人商议。

“朝廷虽在各段设有医官,但人手、药材都捉襟见肘。我等既为医家,悬壶济世是本分。况且,道路早一日通畅,我们提前布局的那些产业也能早一日受益。于情于理,都应援手。”

她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很快,“慧养堂”便对外宣布:凡持各路段督工衙门发放的工牌之筑路民工,前来慧养堂各医馆问诊,无论汤药、针灸、正骨,一律半价;若遇重伤、急症,无力支付剩余药资者,经核实后可登记在册,由医馆设立的“养路功德金”先行垫付,待其日后宽裕时再行偿还,不计利息。

此策一出,在民工中迅速传开,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

慧养堂不仅未因半价而懈怠,反而要求坐堂大夫更加精心诊治,所用药材亦保质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