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2 / 2)

周小小走到桌边,仔细检查了一下包裹,面色凝重:“是‘血怨咒’的残留印记,而且非常古老阴毒。附着在陈铁山的遗物上,被他生前强大的执念和冰珠的力量压制着。如今执念消散,冰珠力量回收,这印记失去了压制,开始苏醒了。”

“血怨咒?”石坚对这个词感到陌生而危险。

“一种极其恶毒的诅咒,以生命和极致怨恨为引子,通常用于追踪、标记或折磨特定目标及其相关的一切。”周小小解释道,手指轻轻拂过油布包裹,“陈铁山……他恐怕不只是个简单的、思念妻儿的可怜人。他至死都守着这个诅咒的载体,或许是为了封印,或许……他本身就是这诅咒的一部分,或者目标。”

她抬起头,看向石坚:“这诅咒残留的力量很弱,但它的‘源头’可能还存在着。我们送还了执念,可能也无意中触动了某些沉寂多年的东西。”

---

接下来的两天,周小小利用村里有限的材料——朱砂、陈年糯米、黑狗血(从村里猎户处换来)以及她随身携带的一些特殊符纸,在居住的土房内外布置了几个简单的防护和预警阵法。石坚则凭借其侦察兵的本领,不动声色地在村里村外巡查,试图找出任何可疑的人或痕迹。

村里一切如常,村民们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贫苦生活。但石坚敏锐地察觉到,村里几个年纪最大的老人,在偶尔看到他们时,眼神中会流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不是好奇,更像是……担忧和一丝畏惧。

第三天傍晚,石坚借口打听山货行情,拎着一瓶地瓜烧,坐到了村口那棵大槐树下最年长的老人九公身边。九公快九十了,满脸沟壑,眼睛浑浊,但偶尔开阖间,却有着岁月沉淀下的精明。

几杯劣酒下肚,话题渐渐引向了山里的传说和旧事。石坚状似无意地提到了“望乡台”那座形如笔架的孤峰。

九公捏着酒杯的手顿了顿,浑浊的眼睛望向远山暮色,沉默了良久,才用沙哑得像破风箱的声音说道:“后生仔,那地方……去不得啊。老辈子人都叫它‘鬼见愁’,说是以前……闹过‘山魈’。”

“山魈?”

“不是山里的精怪,”九公压低了声音,仿佛怕被什么听见,“是‘人祸’。那是民国……还是更早些年头,记不清喽……说是有一伙外乡人,逃难到了那山里,不知怎么惹上了不得了的东西,全死在了里头,一个都没出来。后来有胆大的进去找,就看见些破烂家什,人……连骨头都没找到几根。邪门得很呐!”

九公呷了一口酒,继续道:“从那以后,那山就更没人敢去了。有人说夜里能听到里面有人哭,有人笑,还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像唱大戏,可走近了又啥都没有。也有人说,在那山附近捡到过一些古里古怪的小玩意儿,像是铜铃、小鼓什么的,但谁捡了谁家就不安宁,不是生病就是走背字,后来就没人敢捡了……”

铜铃?小鼓?石坚立刻想到了陈铁山遗物中的那个儿童拨浪鼓。他不动声色地问:“九公,您还记得,大概是多少年前的事吗?那伙外乡人,有什么特征没有?”

九公眯着眼想了半天,摇了摇头:“年头太久喽,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话,谁还记得清。特征……好像说领头的,是个戴眼镜的先生,像个读书人,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戴眼镜的先生?石坚心中一动。陈铁山一个矿工,显然不符合这个特征。那么,陈铁山是在那伙“外乡人”之后才进入“望乡台”的?他和那伙人,以及九公口中的“不得了的东西”和“血怨咒”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

将打听到的消息带回给周小小,她的反应证实了石坚的猜测。

“时间对不上,‘血怨咒’的阴戾之气非常古老,绝非几十年内能形成的。”周小小沉吟道,“陈铁山很可能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为了躲避什么,或者追寻什么,才进入了那个被诅咒侵蚀的地方。那个洞穴,或许本身就曾是某个诅咒事件的发生地,或者封印地之一。他的执念和冰珠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暂时压制了那里残留的诅咒。”

她拿出那两枚冰珠,此刻冰珠内部似乎有极细微的暗红色丝线在游动,如同活物。“冰珠汲取了陈铁山的执念和部分记忆碎片,也沾染了诅咒的气息。它们现在像指路的罗盘,但指向的不是安宁,而是诅咒的源头或下一个爆发点。”

就在这时,周小小脸色突然一白,猛地握紧冰珠。一股尖锐的、冰冷的刺痛感顺着她的经络瞬间传遍全身,与此同时,一段混乱、破碎的画面强行涌入她的脑海——

黑暗的矿井深处,不是现代矿洞,而是那种用简陋木头支撑的老矿坑……滴答的水声……粗重的喘息……还有疯狂而恐惧的呓语:“……不能出去……它们在外面……红色的……眼睛……”接着是剧烈的咳嗽,仿佛要把肺都咳出来……最后,是某种坚硬的、冰冷的东西被用力塞进岩缝的声音,伴随着一句充满绝望的誓言:“以我残魂,永镇于此……”

画面戛然而止。

周小小踉跄一步,被石坚扶住。“怎么了?”

“陈铁山……他不仅是忏悔者,”周小小喘了口气,眼神锐利,“他可能还是一个……自愿的‘镇守者’。他在用自己残余的生命和魂灵,镇压着矿洞里的某种东西!那个拨浪鼓和发夹,不仅仅是对妻儿的念想,很可能也是某种‘锁’或者‘钥匙’!”

线索似乎清晰了一些,却又引向了更深的迷雾。陈铁山工作的矿区,那个他最终逃离并试图用生命镇压的地方,成为了下一个必须调查的目标。

---

两人立刻动身,前往距离村庄几十里外、位于邻省交界处的老矿区。那里在五六十年代曾经历过一段繁荣时期,但随着资源枯竭,如今已大半废弃,只剩下一些零星的、不成规模的开采点和大量废弃的矿坑、巷道。

凭借石坚的证件和周小小模糊其辞的“地质勘探”理由,他们很容易地进入了矿区管理相对松散的地带。废弃的矿工宿舍区一片残破,到处是断壁残垣和废弃的矿车零件,空气中弥漫着煤灰和铁锈的味道。

周小小取出冰珠,这一次,冰珠不再指向明确方向,而是在她掌心剧烈地颤动、旋转,内部游走的暗红色丝线变得活跃起来,散发出一种焦躁不安的气息。这表明他们接近了目标,但源头可能被更强大的力量干扰或隐藏着。

他们找到了矿区仅存的一位快退休的老档案员。老人听说他们是来“调查矿区历史”的,倒是很健谈。提到陈铁山,他依稀还有印象。

“陈铁山啊……是个闷葫芦,技术挺好,就是不爱说话。好像是六零年还是六一年,矿上出了次不大不小的事故,不是瓦斯爆炸,是……是‘闹鬼’。”老档案员压低了声音,脸上露出心有余悸的表情。

“闹鬼?”

“对,就在最深的那个三号废井里。那时候传言可邪乎了,说井下有脏东西,能让人发疯,自己走到废弃巷道里饿死,或者用凿子……唉,反正死了好几个。后来矿上请了人来做法事,封了那口井,才消停下来。陈铁山就是在那次事故后不久失踪的,大家都说他可能是不小心掉进哪个废弃坑道里了,也没找到尸体。”

“做法事?矿上还请这个?”石坚捕捉到关键点。

老档案员左右看看,声音更低了:“那时候嘛,有些事说不清。听说请的不是和尚道士,是几个从南边来的,神神叨叨的人,穿着打扮也挺怪。他们下去了一趟,上来后就说封井,然后很快就走了。”

南边来的神叨之人?这让他们想起了九公提到的“戴眼镜的先生”和一伙“外乡人”。风格似乎有些相似。

拿到三号废井的大致位置后,两人立刻前往。那是一个位于矿区边缘山坳里的废弃井口,巨大的木质井架已经腐朽倾斜,井口被几块巨大的、刻着模糊不清符文的青石板封住,石板上还缠绕着早已锈蚀断裂的铁链。

站在井口附近,即使是在白天,也能感觉到一股刺骨的阴寒。周小小手中的冰珠几乎要跳脱而出,内部的暗红丝线凝聚成一个小点,死死指向被封死的井口深处。

“诅咒的源头,或者至少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就在什么,甚至可能被动地成为了诅咒的一部分。他逃到‘望乡台’,一方面是因为执念,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那里有某种能暂时隔绝或对抗这诅咒的力量,比如那两枚冰珠的原主人留下的布置。”

她仔细检查着封井的青石板上的符文,面色越来越凝重:“这些符文……是镇压用的,但手法很古老,而且……力量正在衰退。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