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4章 晋阳八条(2 / 2)

果决、务实。

对触碰群众利益和法治底线的问题零容忍,这种认知带来的,既有敬畏,也有无形的压力。

对李东沐的角色定位来说,解决一件事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解决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情。

全面复盘之后,在李东沐的强力推动下,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了一份《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土地征收管理、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若干意见》。

文件对征地程序、补偿标准、争议解决等环节进行了更严格的细化和规范,剑指青岩县事件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

这份文件在系统内被称为“晋阳八条”,虽然引发了一些暗地里的抱怨,认为“束缚了手脚”、“影响了发展效率”,但在明面上,没有人敢公开质疑。

然而,李东沐深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他将监督“晋阳八条”落实的任务,交给了省委政法委和省委督查室,要求定期汇报,对执行不力的地区和部门严肃问责。

处理完青岩县事件后,李东沐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让他心情沉重的农业农村领域。

从战略定位上来说,河东省的粮食生产重担虽然没有中北省大,但是归根结底依然是一个农业大省和资源型大省,只有将农民生产生活的底线兜牢,全省发展的基本盘才会稳定。

北川市的调研所见,如同刻在他脑海中的画面,时刻提醒着他全省乡村振兴任务的艰巨性。

李东沐结合自己工作的经历,对农业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最终决定选择一个突破口,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他的目光,落在了农业大市、但情况较为复杂的江州。

江州地处山区与平原过渡带,农业资源多样,但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既有相对富裕的城郊乡镇,也有像北川那样凋敝的偏远山村,极具代表性。

李东沐依旧没有大张旗鼓,只带了省委农办、政策研究室和农业农村厅的几名精干人员,再次以“四不两直”的形式,深入江州的乡村。

在江州县一个名为“杏花村”的地方,李东沐看到了一番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景象。

此时,村里虽然同样有不少老人在劳作,但田地里作物种类更多样,除了粮食,还有成片的大棚蔬菜、中药材,村口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农产品电商服务站,几个年轻人正在电脑前忙碌地处理订单。

李东沐走进电商服务站,和负责人,一个三十岁出头、名叫孙浩的返乡大学生聊了起来。

“孙经理,你们这个服务站主要卖些什么?效益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