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拓跋晃答应,恐怕拓跋崇也不会答应来到邺城。
原本拓跋晃是打算给宋国一些金银珠宝和百名美女,但是拓跋崇据理力争,才让拓跋晃改变主意。
如今听徐麟的话语,拓跋崇也有了信心,毕竟宋国刚刚经历青州之灾,很难维持长时间征战,但是,拓跋崇不敢赌。
随后,二人逛了一会,拓跋崇向徐麟询问,如何能够让刘义隆答应两国停战。
徐麟没有明说,但是拓跋崇知道,这个代价不会太小。
第二日,邺城铜雀宫,刘义隆在正殿召见拓跋崇。
拓跋崇表现的并不卑微,刘义隆也没有小瞧他,毕竟刘义隆知道,魏国虽然屡次失败,但是魏国国内并不是没有能人。
尤其宗室,这个时候质量还很高,不是后来那样拉垮。
也是,这个时候都是拓跋焘留下的班底,而且不少人都有建功立业的心,并没有被美好的生活所腐蚀,还保留进取之心。
然而欣赏归欣赏,刘义隆可不会因此有仁慈之心,该要价的时候绝对不会手软。
由于是第一次谈判,徐麟并没有首先说话而是刘义康。
身为宋国宗室,刘义康很受刘义隆重用,这次刘义隆暗示刘义康首先向拓跋崇发难。
刘义康言辞激烈,痛陈魏国之罪,大有劝谏刘义隆发动灭国之战的架势。
一些官员纷纷附和,而拓跋崇看向徐麟和王华。
昨日在集市和徐麟交谈后,拓跋崇又去拜访王华,并赠送了一幅名画,得到了王华的许诺。
这个时候,王华出来率先陈述和魏国交战的弊端,然而很快遭到刘义康的反驳。
看到一些官员依旧附和刘义康,而且这个时候刘义隆似乎有被说动的迹象,拓跋崇有些担心。
好在这个时候徐麟以国家大事当谨慎决断为由劝住蒋刘义康等人。
然而让拓跋崇难受的是,这次刘义隆将谈判的事交给了刘义康和徐麟。
徐麟虽然刚才说了话,但是并没有劝谏刘义隆,而且先将事情搁置,这让拓跋崇很难受。
至于刘义康,更是宋国宗室,到时候难免不会狮子大开口,这让拓跋崇心情十分低落。
初次商谈并没有结果,然而拓跋崇不能等待,魏国急需从和宋国的战争中抽身,全力对付柔然。
拓跋崇其实很无奈,当初要不是宋国,柔然很难崛起,他也明白,宋国此举就是为了针对魏国。
但是没办法,如今宋国势大,魏国只能勉强对付。
当初刘义隆还是太子的时候,魏国有心南下,甚至有心支持刘义真,但是刘义真不仅脑子不行,更是得不到刘裕支持,况且当时刘义隆手中就有一支军队,魏国甚至希望宋国内部出现争斗。
但没想到,刘裕十分果决,在刘义符谦让之下,立刘义隆为太子,同时让宋国朝中并没有因此出现大的动乱。
随后就让魏国难受了,宋国屡次击败魏国,实力也不断增大,甚至如今压过了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