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邺城行宫中的刘义隆已经知道魏国派遣使者前往邺城。
同时,徐麟等大臣已经推测出魏国打算停战,这对宋国也是好事,但是也也不能轻易让魏国如愿。
同时,徐麟自告奋勇,打算先见一见拓跋崇,探一探魏国的底线。
七日后,拓跋崇一行来到邺城,进城之后,拓跋崇告诫使团众人要低调,不得恣意妄为。
宋国官员见魏国使团很是识趣,也很客气。
魏国使团在邺城驿馆下榻,宋国官员向拓跋崇道:“赵王殿下,今日请在此休息,明日陛下会召见,如果想要在城中转转请务必告知在下,在下会派官员为殿下做向导。”
“多谢。”
拓跋崇很是客气,毕竟这次是来和谈的,并且战场上局势对魏国不利。
拓跋崇安排好使团众人便带着两名侍从跟随一名宋国礼部官员离开驿馆,他打算看一看邺城。
曾经这里属于魏国,当时他还来过邺城。
出了驿馆,向着集市走去,一路的光景让拓跋崇皱眉。
邺城和魏国的时候有了很大不同,进入集市,这里更加热闹。
拓跋崇甚至看到一些百姓,看样子是城外来的,他们背着土筐,装着一些东西,向着一个方向而去。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魏国是要被魏国士卒收取高额的费用的。
拓跋崇想看看在宋国辉如何,于是快步跟了上去。
宋国官员并未解释,他的职责就是跟着魏国使者,只要使者做法不违背宋国律法就不会干涉。
很快,他们跟着那些百姓来到了一个广场,这里很热闹,都是一些背着各种土筐的百姓,他们只觉得在广场周边放下土筐售卖自己的东西。
拓跋崇看到有士卒在广场入口守着,他看到那些百姓会给士卒一张纸,但并不是钱。
这时候,宋国官员道:“殿下,他们给士卒的是售卖凭证,是商会给城外百姓发放的,百姓只要每月上交五十文或者价值相当的货物就可以拿到凭证,在城中集市广场出售货物,不过这仅限在邺城登基造册的宋国百姓。”
拓跋崇点了点头,他不得不感慨,宋国管理的严谨。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前面可是魏国的赵王殿下。”
众人回头,宋国官员立刻躬身一礼,道:“见过徐令君。”
拓跋崇一听就知道是宋国尚书令徐麟。
拓跋崇也不敢带面,拱手一礼,道:“原来是徐令君,久仰大名。”
“赵王殿下客气,看来殿下对这集市很有兴趣,不如让在下陪同殿下游览一番如何?”
拓跋崇正好打算见一见这位宋国宰相(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都等同宰相)。
“那本王就却之不恭,徐令君请。”
徐麟也伸手做请,然后落后拓跋崇半步,向集市最繁华的地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