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2435章 翻天覆地(第一更,求订阅)

第2435章 翻天覆地(第一更,求订阅)(1 / 2)

曼谷

因为快进入雨季了,雨水变得多了起来。傍晚时分,大雨便笼罩了整个城市。

在曼谷中文大学附近的社区里,一栋门前门牌号上方挂着“李宅”小木牌的房屋内。

李良玉坐沙发上,指尖夹着的香烟燃到了过滤嘴,烫得他指尖一麻才猛然回神。

这是他旅居海外的第二十一个年头,作为曼谷中文大学物理系的教授的他,在整个南洋,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毕竟他是诺贝尔奖得主。

而且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他还屡屡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新的成就。

往常的这个时候他都是待在实验室里的,但是眼下他却早早的回到了家里,坐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

他此刻正盯着电视柜上的长虹彩色电视机,现在电视里正在播放着新闻。

那是考察团访问暹罗、乘坐高铁的专题报道。

“现在我们正在半岛高速铁路上行驶的高速列车上,当前时速已稳定在270公里以上,”

记者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出,镜头随之扫过车厢内的电子显示屏,淡蓝色的数字在屏幕上清晰跳动,紧接着,车厢广播里的提示音轻轻响起,

“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车厢里的乘客是来自另一个国家的贵宾。”

对于半岛高速铁路,李良玉并不陌生,当年他正是乘坐那条铁路从吉隆坡来到的曼谷。

那条铁路的起点是星州,途径吉隆坡,直到曼谷终点在掸邦的新安。

在其建成的十几年里,数以千万计的乘客搭乘那条高速铁路往返于三国。

可此刻列车里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宾客……

李良玉就那样看着电视,默默的抽着烟。

镜头转向车厢中部,他正与陪同人员交谈,一旁的新闻记者问道:“请问乘坐高速列车有何感受”时,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微微侧身看向窗外飞速倒退的稻田。

他看着电视里的画面,李良玉感觉他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我感觉到速度非常快,有种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听着电视机里传来的话语,李良玉能够感受到另一种含义。

虽然他是物理学家。但是在大学经济系里也有几个朋友,他们曾经研究过那边的经济,并且对经济对比的学着,所以,非常清楚两者的经济悬殊。

他能读懂这句话里的重量——这哪里是简单的乘车感受,分明是一个沉寂多年的国度,决心追赶世界的宣言。

这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吗?

他抬手在烟灰缸里按了灭烟蒂,目光扫过桌角叠放的报纸:

《曼谷新闻》头版用醒目的标题写着他们访问的新闻。

在过去的几天之中,电视上,报纸上到处都是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

他们去过很多地方,从滨海的工业园区到高速铁路,甚至他们还去了农村。

他们看到了很多,也见到了很多。

而现在看着电视里的新闻,李良玉的脑海中想到的是什么呢?

是来自母校的邀请。

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到那里讲学。

“21年了。”

站起身走到玻璃推拉门旁,透过玻璃看着北方,而他的思绪却飘回了21年前——想起那年匆匆忙忙,连滚带爬护送着老师一起离开的那一幕。

当时他只是出于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护。但是这个选择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就这样站在推拉窗边的他,默默的抽着香烟。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而且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李良玉经常接到世界各国的讲学邀请。

但,唯独这一份讲学邀请,让他陷入了犹豫之中。

毕竟,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在过去的21年里,他见证了整个南阳地区经济腾飞的奇迹,并不仅仅只是暹罗。

从sEA开始,从大马到暹罗,再到掸邦,所有的地方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他们的经济都像装上了喷气式引擎一样,一飞冲天。

经济上的繁荣带来了科学以及教育上的进步,他们在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令世人所瞩目的,甚至并不逊色于经济。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赤道奇迹”并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辉煌,同样还有科学上的奇迹。

相比之下,另一边呢?

脑海中浮现出电视机中的那些画面,那是其他的学者去讲学时拍摄的画面——那些大学里不仅使用着几十年前的教学设备,甚至,就连同他们的教材也是极其落伍的——有很多内容都仍然停留在五六十年代。

这样的差距是肉眼可见的。

差距,并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在技术上同样也是如此。

可此刻看着电视里其坦然面对“速度”、主动拥抱“差距”的姿态,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期待,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心情。

和很多人不一样,他来到这里不过只有21年。

李良玉默默的抽着香烟,他的心里正在做出决定——或许,应该回去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