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一夏天没雨,每天都是大晴天。火辣辣的太阳晒得麦子还没等结穗,就都黄了梢。水渠里的水也见了底。再不下雨,连喝的也没有了。应皇子急的满嘴冒泡。可天不下雨,人又能怎么样。这天夜里来跟撒子商议。义王说道:“大旱过后必有大涝。只怕入秋之后秋雨连绵,那时,别的作物怕也保不住。”
“那年张明儿也是这样说,让在田地四周修了退水渠。只要不是暴雨,应该无碍。”应皇子道。
“嗯,那就好。”义王道,“如此便是麦子绝收,也有其他粮食可充饥。”
“不知如今战事如何?”义王问应皇子。
应皇子摇头。张明儿这回来了什么也没说。他离了张明儿这个耳报神,便如同囚禁在此的囚徒,被隔绝在世事之外。他如今对战事胜败已经不抱希望,他只是担心三皇子,不知道他如今怎么样了。三皇子在他心里就是最后的救命稻草,秘密武器,是他全部的希望。每每为朝局担忧的时候,一想到三皇子,就觉得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好像只要有三皇子,就足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却说三皇子镇守在柳盛召,每天都让前哨打探荣喜的残部退到哪里了。以便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今,朝中大臣都力谏瑞皇子紧闭关门,不让荣喜退回柳盛召,以防毛军也随之攻入。
“如今毛军跟我军在前方缠斗的不过是小队人马,掩人耳目而已,大军紧随其后伺机进发。若是让其先头部队破了柳盛召,大军便可长驱而入,届时朝歌将不保矣!”
“臣听闻毛军主帅为鼓舞士气,声称若攻进朝歌,抢劫到的财物皆归个人所有。无须上缴。此令一出,便如同以肉骨诱之恶狗,军士闻之无不不奋勇争先。故而我军才会节节退败。真要让其攻入,只怕朝歌上下都会遭其荼毒啊!”
“是啊圣上,还是要死守柳盛召为要。毛军如今势如破竹,只怕关口一开,还不待我军退回,毛军便会一马当先,率先破关。届时再想拒之便难了。”
这几天战事吃紧,荣喜连发几条战报,让瑞皇子派兵前去接应他回朝歌。瑞皇子刚在大殿上说起此事,便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群臣都对荣喜恨之入骨,可却句句不提荣喜,只以事论事,以让瑞皇子信服。
瑞皇子如今没了荣喜撑腰,也不敢一意孤行。可他还是想让荣喜回来,便说道:“如今柳盛召有镇山王把守,若是有毛军乘势攻入,岂不正可瓮中捉鳖?”
“镇山王麾下只有几千人马,若被毛军攻入与后面大军里应外合,镇山王如何能抵挡?”李维民说道。事关家国存亡,他这个“李三分”也不得不出头露面了。
“镇国公看法如何?”瑞皇子无言以对,便转问镇国公。要是镇国公也是同样口吻,他便可以借着指责镇国公而一举驳斥群臣的反对意见。
镇国公已经很久没有上朝了,被瑞皇子赐座。听到瑞皇子问,便沉声答道:“毛军虽然勇猛,但长途奔袭,后继无力。所以定是想要速战速决。我军若能死守,前有荣国公,后有镇山王,两道防线拖延毛军。毛军久攻不下,年关将近,军士必起归心无心恋战。我军便可不战而胜矣。”
“荣国公已连发几道战报告急,请求出兵接应。你让他如何死守?”瑞皇子道。
“便是荣国公前方失守,还有镇山王以逸待劳。毛军想要破关也非易事。”镇国公道。
“与其如此,何不让镇山王出关与荣国公回合,合力对抗毛军?”瑞皇子道。
“如李大人所言,柳盛召如今只有几千兵力,如何能与毛大军抗衡?若是死守或许还能有几分胜算。是以,老臣也主张死守关口,保住朝歌的最后一道防线。”镇国公说着颤颤巍巍的起身,向瑞皇子拱手而拜,几乎向前扑倒,被身边的朝臣扶住了。
“哼!”瑞皇子冷笑一声,“朕知道你们想除掉荣国公久矣。可你们别忘了,荣国公跟随先皇多年,是先皇最亲近之人。你们这样待他,就不怕先皇在天之灵寒心吗?!”
“臣等只是就事论事,绝无乘机加害之意。”众大臣忙道。
“此事再议!你们下去吧!”瑞皇子拂袖而去。
虽然群臣一致反对,但荣喜还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回到了朝歌。人们都说他是乔装成送军报的小兵一路潜回皇宫。身为一军主帅,却在危亡之际弃军私逃,可瑞皇子却没有任何处罚,也不做任何解释,在荣喜回来的第二天就在上朝时让荣喜站在了自己身边。
所幸荣喜走后,军中反倒士气大振。副将照着镇国公所授战略,紧闭营门,不管毛军如何叫阵只是闭门不出。毛军准备了两次偷袭,反中埋伏,被打的人仰马翻。
就这样,将毛军拖延了十几日,才退回到柳盛召。这一天已是腊月初八,柳盛召城门楼上早早的熬起了腊八粥,香气随风飘到毛军营寨,兵士们啃着冻窝头,闻着腊八粥的香气,都泛起了思乡之情,哪还有心思打仗。前军攻城不利,后军无法挺进。僵持了一个多月,毛军大军进发决定强攻。可还没等到了柳盛召,就跟溃逃回来的前军相遇。前军官兵怕受处罚,便说镇国公亲自挂帅准备反攻。镇国公威名如雷贯耳。毛军不知真假,加之粮草不济,便派人回去查看虚实。见柳盛召城门上下旌旗密布,不只有镇国公镇山王,还有好些不知名的将领。回去报时,见身后沙尘漫天,喊声阵阵,似有追兵前来。忙纵马疾驰回去报信。边跑边喊“英军追来了!镇国公来了!”毛军军中一时像炸了窝的蚂蚁,人人都想逃命,相互冲撞,人踩马踏,死伤无数。此时,三皇子率着一只精锐部队赶到,箭矢像雨点一般向乱军之中射去。待毛军好不容易稳定军心想要反击,三皇子早已领着人远去了。如此一来,毛军士气更是大挫。主帅见此,知道回天无力,只得原路退回。至此,英朝虽然损失了几乎半壁江山,但朝歌却算是保住了。
三皇子镇山王的旗号一时威名远播。人人都知道是镇山王打败了毛军,保住了朝歌,结束了这场历时近三年的该死的战争,让他们可以重回故里,不用四处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