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988章 佛骨舍利和僧团会

第988章 佛骨舍利和僧团会(2 / 2)

在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发掘、都没有发现所谓的地宫后,有些人已经放弃了,甚至怀疑皇帝的指示是否正确。

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南京太常寺官员通过考据古籍,成功确定了大报恩寺范围内、原宋朝长干寺地宫位置,在这里发掘出佛骨舍利。

这块佛骨舍利,发现时被藏在鎏金七宝阿育王塔之中,有很多人看到。

经过在场的高僧鉴定,这就是佛祖顶骨舍利。

这个发现,成功印证了皇帝预言的正确性,为当今皇帝再次镀上一层金身。

佛教徒对当今皇帝顶礼膜拜,对他所说的佛祖归化之事,也是深信不疑。

佛教的中国化更进一步,完全归化为中华教门。

见识到这一幕的龙华民,心中更有了危机感。

因为景教的目标之一,就是取代佛教的地位。

如今佛教获得了圣物,而且以此为证彻底中国化,景教如何胜过他们?

他可没本事获得基督教的圣物,甚至不知道那些东西在哪里。

景教面临的局势,并没有因为抨击的减少而扭转,甚至开始被无视,更多的人在关心佛门。

这种局面,相比之前更恶劣。因为它意味着,人们已经不再关注景教会。

如果他们不能取得成果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景教在大明很可能没落下去。

面对这个局面,在龙华民等人的提议下,景教在各地的传教士开始前往京城,准备召开教士全体会议。

与此同时,大明佛教协会,也在召集各地的高僧,准备在京城召开法会。

这次发掘的佛骨舍利不止一个,除了大报恩寺的佛顶骨舍利外,还有法门寺地宫藏着的佛指骨舍利。

这块舍利,就是当年韩愈谏迎佛骨反对的舍利,如今被皇帝再次迎到京城,作为佛祖归化的证据。

智旭大师决定趁此契机召开会议,将大明佛教协会由虚转实。仿照景教会的教士会议,成立佛教僧团会。

这个僧团会,将作为大明佛教的核心。甚至在未来收编其他地方的佛教后,成为世界上所有佛教流派的核心,如同罗马教廷在基督教的地位。

他这个佛教协会会长,也将获得罗马教宗在基督教的地位,智旭对此非常期待。

当然,像罗马教宗一样对君主加冕,智旭是没有这个想法的。在大明天子展现的神迹下,佛教必须要服从天子,将天子视为人间的至高神。

朱由检对此自然是欢迎的,因为这是他天子身份的支持团体。未来如果丧失对世俗事务的掌控权,大明皇帝能否作为虚君继续存在,就要依靠天子身份。

这是他为后代留下的保障,所以他很支持佛教协会改革,在佛教的教义之中,承认天子为人间至高神。

不过对佛教协会仿照喇嘛教将皇帝视为文殊菩萨化身,他就不接受了。因为天子身份已经至尊至贵,不需要其他称号加持。

像是天可汗之类的称号,之前朱由检还有些兴趣。但是在越来越明白天子和皇帝的尊贵后,他已经对这些毫无兴趣——

天可汗的称号或许更有助于收服草原部落,但是在草原衰落的现在,有没有这个称号影响并不大。

而且他已经打算把草原分割后纳入内藩,接受草原的称号反而会对分割草原部落带来一定妨碍,并且影响草原人归化为华人。

所以朱由检打算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册封贵族,用他们治理草原。

未来,他只会保留大明皇帝和大明天子两个称号,分别代表着君权和神权。

——

没能让皇帝接受佛教的神位,智旭有些沮丧。

不过皇帝对僧团会的支持,还是让他感到安心。

作为经历过三武一宗灭佛的宗教,佛教最怕的就是皇帝对佛教怀有恶意。

之前皇帝限制庙宇和神职人员数量,就让很多人联想到灭佛措施。

如今看来显然不是,皇帝对佛教虽然有打压,却更多的是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

对僧团会的支持,更是让各教派联合,增强佛教的战斗力。

智旭已经预感到,佛教将迎来大发展,甚至从大明走向世界。

他作为这一事件的主导者,未来必然会留名史册,甚至能和被册封为功德佛的玄奘大师相比,在未来成为佛教佛陀之一。

想到这件事情,智旭就激动得不能自已。

在僧团会筹备会上,智旭向众僧道:

“玄奘大师西行取经,至今已经一千载。”

“一千年来,佛教不断中国化,和儒教、道教相合为一。”

“如今西方佛教式微,佛祖等神灵归化,并通过天子转告吾等修订典籍。”

“这些典籍将成为新的佛经,并且要返传回去。”

“将来,吾等要在西方重兴佛教,愿诸位一同参与!”

众僧齐声称颂,纷纷认识到一个大时代将要展开。

历来佛经都是西来,如今要返传西方,让他们都感到兴奋。

而且在佛骨舍利发现、印证了当今皇帝的说法后,他们修订的典籍只要有当今皇帝背书,就可以说是佛祖认可的典籍。

这让他们在辨经时同样可以取得优势,并且可以按自己的心意修改。

他们积极商议修订佛经之事,并且确定在四月八日佛诞节,召开第一次大明佛教协会全体会议,按照“僧事僧断”选举僧团,并且“以法摄僧”,管辖僧人群体。

僧团会成立后,将确定各教派认可的教义和戒律,并且修订典籍,确定试经考试规范。

这些教义未来还会和南传佛教等境外佛教交流,成为整个佛教的教义。

佛教传教团也将依托僧团成立,每个寺庙都被分配了传教僧人名额,必须提供一定的僧人向外传播教义。

首要目标就是西域,要让这块地方的人重新信仰佛教,并且作为大明收复西域的先遣队。

这同样是借鉴基督教的做法,智旭在了解泰西以传教士为先导征服世界后,打算让佛教占据这个位置,作为大明向外开拓的先锋队。

为此,在他的积极申请下,佛教和景教一样,获得了在境外用宗教戒律惩治僧人和信徒的权力。对于攻击佛教的人也可以反击,培养持械武僧,以武力保障传教顺利。

不过拥有大明公民身份的人员还是先受大明朝廷审判,是否接受宗教戒律惩治,要看法官审判。如果法官觉得没必要,就不会让宗教二次审判他们。

各大宗教最严厉的手段,仍旧是革出教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