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泽即将踏入会场,听到最后一个问题,他转过身来,笑着回答道:“文学,是将过去那些被遗忘的时光,重新带回到人们的眼前。”
研讨会在国家会议中心的最大宴会厅内举行,能够容纳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宝珍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蔚为壮观。
“阿哥。”
“我现在有点紧张。”
陆泽哑然一笑:“别紧张,你又不用上台讲话,只负责在台下帮忙记录,我估计能登台讲上两句,但时间肯定有限。”
现在的陆泽名气虽不小,可他毕竟是初入文坛的新人,聚光灯能够为他停留的时间并不长。
这场研讨会持续四个小时,陆泽在两个半小时的时候,曾登台进行极其简短的发言:“感谢邀请,首都很好,希望下次还能请我来。”
陆泽并未发表很感人甚至煽情的那种讲话,只是进行最直白的感受描述,引得台下的笑声不断,获得的掌声倒是不少。
他意气风发,笑容真诚而又张扬,陆泽确实有张扬的资格,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便可看尽长安春日盛花。
在最后的自由交流环节,陆泽不出意外的吸引到很多人关注,其中甚至还有第一线作家行列的余华老师。
如今的余华,已经凭借《活着》跟《许三观卖血记》成为当代先锋派的文学代表,打破了传统语言运用方式,采用错位时空等手法,用血腥反映人生的痛苦。
这两年的余华老师不再专攻长篇,而是开始主写散文跟随笔。
“小陆啊。”
“你比我厉害多啦,我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当牙医,你是初中毕业,凭借着这两本书就能来到首都,不错。”
余老师看起来和蔼可亲,留着一头乌黑亮丽的中长发,但黑眼圈很重,这时的他,正拍打着陆泽的肩膀,以示鼓励。
“余华老师,谢谢您的认可。”余老师当然不只是因为陆泽的作品而看好他,更多的还是因为陆泽初中毕业的学历。
大家似乎有着相同的经历。
没上过几天学。
宝珍一句话都不敢说,只能略显呆滞的看着阿哥跟余华老师言笑晏晏,她一直都以为《活着》的作者已经不在人世。
结果,余华老师竟然还这么健康!
“实在抱歉...”
宝珍在心里真诚的道歉。
陆泽对于文学以及苦痛的看法,得到余华老师的认可,后者道:“在今年下半年的时候,鲁迅文学院讲习班要开课。”
“我推荐你参加今年的讲习班。”
这是前辈对后辈真正的提携。
陆泽当即点头道:“我肯定参加!”
......
研讨会结束后。
田宝珍还没有缓过劲来。
“阿哥。”
“我好像还在做梦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