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街似河,灯海如昼。
随着一架架宝马香车驶入长街,两畔楼阁飞檐下,一串串、一簇簇的花灯争奇斗艳,汇成一条流淌的光的河流。
那光是温存的,暖黄的,仿佛将人间的暖意都收拢在了这一方小小的灯罩里。
走过了卖糖画的小摊儿,不远处又是卖灯的灯贩长廊。
廊下有憨态可掬的兔儿灯,红珠子镶嵌的眼睛溜溜转着。
有亭亭的荷花灯,粉嫩花瓣薄如蝉翼,在晚风中轻颤。
更有那硕大无朋的走马灯,灯屏上绘着民间各色传奇,热气托着轮轴“轧轧”地转,人影幢幢,恍若隔世的皮影戏。
这样一幕幕奇景之下,无论是大人和孩子都忍不住惊叹出声。
“今年咱们大昭一定会有个太平年的。皇上励精图治,公主心怀天下,咱们百姓何愁不安居乐业啊?”
有老人一边编着手里草编,一边与旁人说叨道。
“是啊,今年各地的收成也不错,再过几年咱们也能富裕起来了。”
今日凤曦等人脸上都带着灯会面具,加之今夜街上的贵人不少,自也不会有人在意穿着不错的他们。
随着前方人流越来越密集,随行保护众人的沈戈很快拉住了祁灼的手,孙青芷则轻轻挽住了白伊。
凤曦本想快步往前挤挤,却被祁霄揽住了肩膀,一下子被旁人撞进了对方的怀中。
“慢点儿,我们能过去的,不急。”
“哦……”
凤曦眨眨眼,就这么被祁霄带着走向了大戏台的最前排。
只见戏台上正有人上供摆酒,有人拿着法器、家什,还有人则正抬着白云山祖师爷庄严上台,准备集体烧香拜佛。
“这是作甚?”
小祁灼有些不明所以的问道。
“瞧这模样,应当是在打平安醮呢。”
白伊笑着答儿子的话道。
她知道儿子多半会问什么是打平安醮,于是又解释道:
“其实就是祈福用的道场法事,为的是捉鬼消灾、酬谢神明、保佑平安,只不过不同的是打醮会请神仙点戏,然后现场演给大家瞧瞧罢了。”
“哇!神仙点戏么!”
小孩子对这些神神鬼鬼的最是好奇,因此当时便提高了音量。
果不其然,周围立时有不少孩子欢呼起来,显然都是听说了神仙点戏这一遭。
“神仙点什么就演什么么?”
凤曦也来了些兴趣。
“自然,据说是为了祈求来年的好预兆,神仙点的戏里也是预示呢。”
孙青芷挽着白伊的手,也被眼前的节日氛围给狠狠感染了。
“不过这也不好说,只是求个好兆头吧,有时候不也有不好的兆头么?信则有,不信则无呗。若是信的话,咱们还该在灼儿头上写个王字,再给他衣服上缝一个大虎头呢。”
“青芷说的对,比如你们祁霄就不信这个,连带着我们也不大信了。”
白伊打趣的看了祁霄一眼,祁霄则不言,只是揽紧了怀中的凤曦,免得两人被拥挤的人群冲散了。
也许只有这种挤挤挨挨的时刻,他才能借着这样的东风,堂堂正正的随意拥抱对方吧。
“既然是神仙点戏,那总得有神仙点吧?要不让祁霄上去点?”
凤曦仰头看着祁霄,都说仙缘仙缘,这不就是他们这个世界的仙人么?
他点岂不是刚刚好?
谁知祁霄垂眸笑着捏捏她的脸道:
“说是神仙点戏,其实不过是凡人抓阄,又或者是扶乩神降,也不知这平安醮会用哪一种。”
“哦?”
凤曦充满兴趣的看向台上,竟真见几个身着道袍的道士缓缓上台,然后一边瞧着法器,一边嘴上念念有词了好一番。
而等其中几名道士搁置归位时,台下终于有人抬着特制的沙盘,并恭敬的将一根丁字木架子请了上来。
然后留在原地的两名老道一人在左,一人在右,他们就是接下来要手持丁字木架,请神上身在沙盘上写字的人。
也被称为主鸾和副鸾。
其中主鸾者已抬手恭敬接过丁字木架,与一旁的副鸾同握,然后缓缓放在沙盘之上。
几乎在丁字木架放进沙盘的瞬间,两名老道竟忽然浑身颤抖,然后便似失了神一样静止不动了。
倒是后面几名道士再次念念有词,其中一人则立刻点燃符纸,开始在两名老道眼前轻舞,口中也不知低低的说着些什么。
然后众人就见那两名静止的老道缓缓有了动作,他们的身体依旧无力空洞的站着,可扶着丁字木架的手却缓缓动了起来。
这一幕诡异而又庄严,以至于有百姓想惊呼出声,都赶忙伸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深怕会开罪了台上的神明。
终于,那丁字木架开始在沙盘里缓慢画圈,而随着木架画圈的速度越来越快,一道浑厚的声音也终于从一旁的道士口中传来。
“请仙人点戏,为众人赐福!”
凤曦就这么看着那两名老道浑身一抖,然后就像被什么操纵着一般,开始写起字来。
“第一幕戏是,开太平!”
闻言的众人面面相觑,纷纷觉得这是个好兆头。
“开太平是个什么故事?”
凤曦好奇,周围人都一副很清楚的样子,只有她听都不曾听过。
“是你们凤家太祖平定天下,一统中原,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故事。”
“这样啊。”
在凤曦与祁霄交谈之际,神仙也很快把第二出戏点了出来。
“第二出戏是,极乐鉴。”
不等凤曦询问祁霄这是什么故事,就见祁霄及周围人都轻轻的皱起了眉,就好像他们似乎都听过,却不太赞同一般。
“这极乐鉴,是我当年听说的那个,被先帝给封禁的那一出戏么?我听说当时编写这出戏的人,都被先帝给杀了啊……”
“应当就是了吧,这样的禁戏除了那戏本身,谁还敢不要命的叫那个名字?我上次听说这戏,都已经是十五年前了。”
“这戏一会儿一定要演么?官府该不会要来拿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