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坐在上面听他们的争论一直没有说话,他眉头紧皱的在想应对之策。
可是思来想去,除了接受诏安没有其他办法。如果他们一直在这里抵抗,除了让百姓更加受苦之外,并没有任何好处。
而且在粮食增产之后,他招募了大批的军队,因为有足够的粮食作为支撑,所以他应对起来绰绰有余。
如今粮食减产,他的军粮供应就成了问题。想要保持现在的队伍就成了妄想,转战其他地方的路又被堵死了。
他就只能消减军队,长此以往也是死路一条。
他作为义军的领袖,受到军民的爱戴,就应该为他们想出一条光明大道。
他向宋正本问道:“宋先生,除了归降陈乘风我们就没有路可以选了吗?”
宋正本摇了摇头说道:“这条釜底抽薪之计实在是高明,我是想不出其他的办法了。看来陈乘风早就在为今天布局。”
听了他和窦建德的对话,其他人也不争论了,就连王伏宝似乎也认同接受诏安的说法了。
宋正本继续说道:“以我之见,陈乘风未必会忠于隋朝,如今各地烽烟四起,群雄割据,他不是看不到。而且他在这里实行的各种措施,跟隋朝的政策也不相同。”
“他似乎有招揽民心之嫌,要为日后的叛隋做准备,所以就算我们归降他,也不算是投降隋朝。日后如果他打下天下,我们也算是开国元勋。”
听到他这么一说,窦建德长叹一声:“我不求能够封侯拜相,只求众位好兄弟能够前途似锦,我也算是对大伙有个交代,对百姓有个交代。”
他们的意见算是达成了统一,结果却发现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陈乘风并没有派人来招降,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做,只是把他们围起来,断了化肥的供应。
“他会不会就是想把我们困死在这里,并没有诏安我们的意思。”刘黑闼说道。
“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就跟他拼了吧,反正早晚是一死。”有的人说道。
窦建德把目光看向了宋正本,宋正本说道:“他是在等我们派人去找他呢,如果他先派人过来,那么主动权在我们,我们可以开出很多条件。”
“如果我们主动去他那里,那就是将主动权交给了他,他可以对我们提很多的条件,如果我们不答应,他就会拒绝我们的投降。”
他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已经表达清楚,陈乘风派人来那是诏安,而他们派人过去,那是投降。两者的意义不同。
“不行,我们决不投降,夏王,跟陈乘风拼了吧,大不了鱼死网破,谁都得不到便宜。以我们的实力如果在高鸡泊里面,跟他周旋个三五年都不是问题。
窦建德紧皱双眉,他也有些抹不开面子主动投降,但是他毕竟是一个宅心仁厚的领袖,除了为自己的面子考虑,还要为手下的弟兄们考虑。
思索了很久之后,他下定决心:“众位,我不能为了面子耽误了大家的前途。我这就派人去向陈乘风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