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 > 第1823章 黄仙拜参王 冤家再聚头

第1823章 黄仙拜参王 冤家再聚头(1 / 2)

第1823章 黄仙拜参王 冤家再聚头

1988年的5月29号,这一天是赵家帮出发去岭南桥头村,与邵家帮汇合的日子。

一早晨,王美兰就给赵军包了牛肉馅的大蒸饺。

昨天拉回来的小牛犊子,卸了一百多斤肉,赵家、张家冰箱冷冻室塞满,给亲戚朋友送了一些,昨晚吃了一顿,剩下的都被剁成了馅。

各家走的时候,都带走了一盆,王美兰让他们自己愿吃啥就做啥。

所以,今天早晨有的家里吃煮饺的,有的吃蒸饺的,还有包包子、烙馅饼的。

王美兰讲究多,她按着“上马饺子下马面”的习俗,给赵军包了饺子。

七点半左右,赵家帮众都到了赵家。

此次随赵军去赴参王大会的,还是王强、张援民、李宝玉、解臣、赵金辉和李如海。

本来邢三也要去,但考虑到他和邵家帮的恩怨,赵军就让他在家看家。

而看家,主要看的是赵有财,省着赵有财一天可哪儿乱跑。

至于马洋,他应该是来不了了。

赵家帮七人将枪支、弹药、路上补给、军用水壶,还有昨天从庞振东父子手中买来的石龙包子一起放在车上。

然后七人在亲人的送别下,踏上了去往岭南的道路。

最近赵家帮没少走这条路,都有点走顺腿了。一行七人两辆车,轻车熟路在中午时分到达了桥头村邵家。

邵家知道赵军七人要来,提前备下了酒菜。

经过两次卖石龙的事,让邵家对赵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前只听人说赵军仁义。但当涉及到价值十万元的大买卖时,邵家帮才知道什么叫一诺千金。

谁不愿意跟这种人打交道

吃完午饭,两帮人坐在东屋大炕上唠嗑。作为帮派老前辈,邵天鹏为赵军几人讲说起这参王大会的由来。

提起参王大会,不得不说到进驻大会堂吉林厅中的那苗参王。

那参王于1981年出自人参之乡抚松县,就是邵云金、邵天鹏这些老辈放山人口中的双甸子,也是这次参王大会的举办之地。

那苗参可是不小,跟菜疙瘩似的。重量也达到了二百八十余克,按旧制十六两为一斤的话,这参在九两二钱左右。

正所谓七两为参,八两为宝,按这话来说,这参就是宝。而按照放山行里的说法,这是苗大仙童。

那参虽是个宝,可眼下并非三四十年后野山参资源被过度开采的年代。长白山山脉哪年不出大仙童比这苗参品相好、价值高的,大有参在。

但为啥只有这苗参能入大会堂呢

答案是因为它便宜。

当年吉省zf花费两万元,从北岗的人参收购站买了这苗参王,然后将其送到了吉林厅。

而说起人参收购站,这是特殊年代成立的特殊部门。

那些年咱百废待兴,各方面属实有些落后。那时想要发展,就离不开外汇。

而作为人参之乡,八十年代的抚松,每年出产的野山参,就能换取高达两千万美元的外汇。

这对当时的国家,是一笔很大的外汇收入。而抚松县能将那些参收拢在一起,离不开当时的人参收购站。

按照当地规定,放山人采到的野山参,都必须先拿到人参收购站论等。

六等以下的野山参,放山人可自行处理。而六等以上的野山参,将由人参收购站收购。

当年那苗参王,人参收购站将其评为了二等野山参,给出的收购价是一千八百余元。

后来参王被吉省zf买走后,人参收购站将其改为一等,并补给四名参农三百块钱。

从那以后,参王大会就悄然成立了。

提起那苗参王,邵天鹏神秘兮兮的对赵家帮众人道:“你们都不知道,我要跟你说个事,得吓你们一跳。”

“啥事啊,邵爷”赵军如此问,可他心里却已经猜到了邵天鹏想说什么。

邵天鹏将烟头按灭,然后才道:“这是我听他们说的……但绝对是真事。”

邵天鹏又卖了句关子,勾得王强、李宝玉等人心里痒痒时,邵天鹏才道:“那苗棒槌让他们卖到收购站以后,当天下班就给送到库里了。

完了晚上仓库保管员巡逻的时候,就听到仓库里头有动静。当时仓库保管员就寻思了,能不能是来小偷了”

邵天鹏这个讲法,整得王强等人的好奇心就更强了。

而此时,邵天鹏继续说道:“他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手电筒,就往那仓库门口走。到那仓库外头,他拿着手电筒往窗户上一打,眼睛往里一瞅。哎呀妈呀,好像没给他吓死!”

赵军没想到这邵天鹏还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笑而不语,但李如海已经按捺不住了。

“老爷子,”李如海问邵天鹏道:“里头咋的了”

“咋的了”邵天鹏环顾众人一眼,随即说道:“他就看着啊,放那苗棒槌的地方,周围围着一圈黄皮子啊。”

“啊”众人听得目瞪口呆,张援民忙问:“老爷子,那咋回事啊”

“黄皮子它有灵性啊。”邵天鹏神神叨叨地说:“那苗棒槌是大仙童啊,我估计呀,棒槌散出仙气来,给那些黄皮子吸引过去了。”

很多人都对灵异事件感兴趣,赵家帮这几位也不例外。听邵天鹏如此说,王强、张援民、李宝玉几人七嘴八舌地说起了黄皮子的诡异之处。

这个话题一直持续到吃完晚饭,几人躺在大炕上,张援民、李宝玉、李如海三人还在议论个不停。

赵军在一旁并未发言,邵天鹏刚讲的事,他上辈子也听说过。虽然不知道那是真是假,但他记得当初曾看过一幅画,叫《黄仙拜山王》。

……

第二天,也就是1988年的5月30号,赵家帮、邵家帮两帮骨干吃完早饭,他们纷纷乘车离开桥头村,直奔抚远县。

赵家帮还是那七人,而邵家帮出动六人,他们由邵天鹏亲自带队,邵志强、林有力、徐山河、徐山川,再加上出来见世面的邵军。

此去四百多里,两帮人早晨七点出发,临近下午五点时时才进入抚松。

进城以后,赵军发现这抚松县跟舒兰差不多。有几栋楼,但大多都是平房。

可跟着邵家的车走,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荒凉。

直到前边出现一片厂房,邵家的吉普车渐渐减速,赵家帮两辆车跟着进了一个很奇怪的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