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拳变期间,哥大开始建汉学院,但又苦于无汉籍足资参考。
校方乃函请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及美国驻华公使康吉,转请中国北洋大臣李鸿章帮忙。
鸿章乃奏请西太后交盛宣怀酌办。盛氏乃奏请以前总理衙门火馀之书相赠。这就是这部巨著来美和番的始末。”
“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爷爷当然不会妄下结论,必须寻找史料来证实。”
“于是爷爷开始翻查哥大校刊bia sectator,按图索骥,查到一九零二年的该报报道:国务院知会哥大新任校长巴特勒,已收到驻华公使康格来函,称中国外务部选定图书集成一部六千册。该书包罗万有,为中国最大部头的类书,由康熙皇帝指示学者编纂,时价七千美元。该书现由两江总督刘坤一准备发运来美。康格公使并在信中说,此举证明了中国人对美国的友好情谊。”
“然后爷爷又去寻找这一天的各种美国报文资料,最后发现旧金山华文报纸中西日报也刊出选送书籍报道:十七日纽约来电云,美国外务部昨告于哥林比亚大学堂总教习毕拉,称接到驻北京钦使康嘉来函,言明中国所送该学堂之书籍,由中国外务部选得子史集成一套共六千卷,内备载中国古今各事,曾经康熙皇汇合儒臣纂修,书价甚钜云。”
李君阁立刻找到一个漏洞:“等下,两份报纸为什么名称不一样一个叫子史集成,一个叫图书集成还有哥大的领导,一个叫巴特勒,一个叫毕拉”
aice笑道:“你还听得挺细啊,爷爷的解释是,图书集成在哥大这边的翻译是tu shu chi cheng,显然,中西日报与bia sectator出自相同消息来源,只是中西日报是广东人办的,匆促之间,将tu shu chi cheng误译为子史集成。而新校长buter,北方话翻译成了巴特勒,广东话翻译成了毕拉。”
李君阁不由得点头道:“有道理,那这事情就算说得通了。老伯做学问当真严谨。”
aice笑道:“严谨的还在后面。至此,我们看到的都是来自美国单方面的记述,表明这是一单快递,哥大是收件人,还必须找到发件人的证词。发件人是谁,是清廷外务部。”
“于是爷爷又去查阅台湾学者黄嘉谟主编的中美关系史料光绪朝,从书中收罗的当时中美交涉各种原始档案里,查到了当时驻美公使伍廷芳的两件收文。”
“第一件是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初三日的收文。这份呈文应该早就发出,不过因为飘洋过海,收发时间相差约两个月。”
“伍廷芳称: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美国公使康格致函外务部,称接到本国纽约可伦比亚大学堂娄总教习函,该堂内正在添设中国之学,拟购聚中国书籍存于学堂,并集中华百工所制各物,于博物院中陈列。外交部即行筹备。”
“第二件是次年三月初三日收文。伍廷芳称:已接到南洋大臣来文,拟以图书集成一部备送美国学堂;至于博物院所需各种器物,美商在华通商已久,可由美商代为购办。一旦南洋大臣寄到图书集成,使馆即行转交哥伦比亚大学。”
李君阁又举手:“等下,刚刚不是还说毕拉吗,怎么第一件收文里边又变成娄总教习了”
aice笑道:“娄总教习,即哥大前任校长seth ow。这事情是由他发起的,但是等一九零二年春,图书集成抵达哥大时,seth ow已当选纽约市长,迎接它的,是新校长buter了。”
李君阁点点头说道:“简直搞得跟破案一样,不过好歹是所有扣子都解开了。”
aice说道:“结合所有这些资料,最后爷爷的结论是:一、此事应是李鸿章病危时所答应。”
“当年慈禧西逃后,任命李鸿章、庆亲王奕劻为全权大臣,在北京主持与列强的谈判,耗尽了此老的精力。盛宣怀档案选编之七义和团运动中记载,一九零一年十月三十日,李鸿章在寓所吐血半大碗,中有血饼,医生诊断为胃出血;十一月月三日,李鸿章胃气渐舒,精神略好。”
“康格致函清廷外务部求书的时候,刚好碰到李鸿章病倒垂危。而李鸿章的签名信,正是他在精神略好这一天所处理。”
“李鸿章在生命中倒数第四天,仍拼了老命处理这个无关紧要的对外交涉事件,目的只是想笼络美国外交官。四天后,李鸿章怀着满腹未了心事离别人间。”
“二、此事与慈禧太后无关。爷爷查阅了德宗实录、光绪朝上谕档、光绪朝朱批奏折、庚子事变清宫档案汇编等,未见到外务部就此事上过奏折,也未见有上谕。”
“就目前资料推测,应是在李鸿章身后,由庆亲王或王文韶以外务部名义,咨请南洋大臣刘坤一具体办理。那么,整件事与慈禧太后并无多大关系。”
“三、刘坤一决定以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奉送,其他器物则请美国人自己在中国采购。”
“四、有资料证实,这部古今图书集成本是总理衙门委托上海同文书局影印的石印本。拨款三十八万两,后再加补贴十万两,用上等桃花纸印刷,共印一百零一部。”
“其中一部黄绫装订,专备御览。书印成后,除黄绫本进呈给皇帝外,另提取十部到北京总理衙门,其馀九十部由上海道暂存。”
“到一九零一年冬,该书除四川、广东、直隶等省购置,以及赠送日本一套外,库存尚多,每年要支付仓租、保险、看守等费用四五千两,到刘坤一接手,已耗费四万多元。成为上海道一个沉重负担。”
“既然卖不出,不如送出去。这是刘坤一的真实想法。刘坤接到外务部咨文,要置办中国书籍赠送哥伦比亚大学。便顺水推舟,不但圆满地完成了李鸿章交给他的这次外交任务,还让哥大东亚图书馆从此有了一套引以为傲的藏书。”
“而剩下的几十套,不幸毁于火灾,不过那应该在这件事情之后。”
说完认真地说道:“这才是这套图书真正的来龙去脉。”
李君阁抚掌赞叹:“穷搜毕罗,老伯这是花了多大的功夫,才能从浩繁的资料文献里边抽丝剥茧,得出这个结论”
“在得出结论的同时,还让人对当时的清廷外交事务的艰难,地方政府的应付,报文之间的往返格式,甚至当年政府外包业务,印刷规模,耗费资金,中国留学生情况,都有了一系列的了解。”
“这篇论文的价值,不仅仅是还原了一点史实,更在于它揭示了当时的这些方方面面。”
“这么珍贵的论文,居然淹没在老伯那汗牛充栋研究资料里,连我都没有注意过,社科院这次当真是捡到宝了”
“了不起,实在是了不起凭借这份钻研精神,五十年如一日,不成为当代鸿儒才真是说不过去了。娃子们啊,这回明白学问该怎么做了没有”
第962章 煌煌巨著
一群娃子听得连连点头,尤其是王美娴这种天赋型学霸,平日里老师让查个字典都嫌麻烦,今天算是真正开眼界受教育了,思远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