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5(2 / 2)

要命的是,那些女人还都辣么美,让他看一眼就脸红心跳,连进去说话的胆气都没有,现在又被自己师父严重警告。

这还要不要让他这样庸才活了

“文才不会是被打击傻了吧”

看到文才傻愣愣的样子,九叔忍不住嘀咕道。

刚刚见到潘浩东一行人,他也只是惊愕对方的颜值,可是来到厨房之后,忍不住用茅山派的观气术,看了看潘浩东一行人的气运命格。

虽然来历没办法推算,但潘浩东、唐雪儿和郑琪琪等人的气运命格,却是惊得下巴都快掉了下来。

这些人每个命中都有紫气,而且都是紫气氤氲,翻腾不息的气象。

尤其是潘浩东和郑琪琪两人,多看一眼对方气运就会眼睛酸痛,这是气运磅礴、主动反噬的结果,窥探他们的气运都会被反噬。

“师父,有焦味,粥快糊了。”

忽然,文才回过神来,对着沉思九叔说道。

“糊了,什么糊了”

九叔下意识嗅了嗅,随即喊道:“你小子,粥都糊了,还不快点盛起来。”

“哦嗷”

文才一阵手忙脚乱,把锅里的粥盛了起来。

接下来,又是一阵手忙脚乱清理锅台。

因为潘浩东一行人衣着华丽,看着就是锦衣玉食的公子小姐,所以九叔师徒两人不想丢脸,做饭炒菜都下意识弄得非常干净整洁,虽然之前也很干净,但这会做早餐明显用心了许多。

主客双方一共九个人的早餐,愣是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做好,而且仅仅只有五六个小菜。

腌萝卜、花生米、油炸红薯片和南瓜果等等。

虽然都是家常小菜,但都花了不少心思。

117 7:52:4149082815

第744章 小潘要去技院

吃完一顿不怎么丰盛,但挺温馨的家常早餐,九叔见潘浩东一行人,都没有嫌弃吃不下的样子,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

九叔家中清贫,早餐尽管比往常丰盛,但也摆脱不了寒酸二字。

他还真有点担心,会怠慢了客人。

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师兄,小友与其眷侣随我连夜赶路,这会应该都比较困乏,任家镇你比较熟,不知哪里有客栈,可以安顿他们一下,好让他们有地歇息。”

四目道长抿了抿清茶,对着拿着杆大烟枪的九叔说道。

以潘浩东一行人华丽的着装,显然是不会在义庄借宿休息,何况义庄也没有这么多房间。

毕竟,他们一行有六人,至少也得三五个房间,才能安顿好对方。

所以,只能去镇上找客栈歇脚。

“四目道长,你们不用这么客气,我和雪儿她们都不困,现在只想去镇上逛逛,可否让文才给我们带带路”不等九叔开口回话,潘浩东抢先一步说道。

“当然可以。”

九叔直接点头应道。

“文才。”

“哎,来了。”

听到师父的喊声,一直呆在外面,害羞的不敢进门的文才,屁颠屁颠地跑了进来。

因为看到雪儿、琪琪几女会脸红,文才早餐都是躲在厨房吃的。

不过,他对潘浩东一行人,还是有很大的好奇心,所以一直在门外候着。

“文才,几位小友想去镇上逛逛,你去给他们带带路。”

九叔直接开口吩咐道。

“带路好,好哇。”

文才怔了怔,随即连连点头。

随着潘浩东一行人,在文才的带领下离开义庄。

九叔下意识放下大烟枪,一脸凝重对着四目问道:“师弟,这些人一看身份就不不凡,修为比师父还要深不可测,你是怎么遇到他们的”

“师兄,他们昨晚突然出现在我赶尸的路上,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四目道长摇了摇头,说道:“不过,他们看着不像歹人,而且都是年轻人、懵里懵懂,应该是隐世大派弟子,不然也不可能拿出蛟龙肉,还随随便便分给我吃。”

“师弟可别被小友表象给骗了,小友可不是什么懵懂菜鸟,哪怕是他身边的眷侣,都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九叔眼光老辣,观人面相很有一手。

潘浩东一行六人,也就是李菲菲、唐雪儿略显单纯,其余四人一个杀气略重,一个沉着老练,两个捉摸不透、气息深邃如海。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潘浩东和郑琪琪两人,修为怕是比茅山都要高深。

是那种成就元神的神秘强者。

此刻,如果潘浩东和琪琪在这的话,一定会惊叹九叔不愧是位面之子,尽管看不透他们的修为,修为也仅仅在结丹巅峰之境,却能通过望气之术,推断出他们是凝神境高手。

凝神境修的是元神,可不正是成就元神嘛

僵尸位面等级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最强者也就只有化婴境,但村家庙宇之中,却有山神土地的存在。

记得僵尸先生剧情中有一幕,乃是女鬼董小玉倒追秋生,坐在秋生自行车后面被树撞倒,正好旁边有一个小土地庙,在她被撞到的时候,发出哈哈大笑声。

可见,僵尸位面有仙神的存在。

从这点来看,僵尸位面等级应该不低,只是修行界各派坐镇祖师,也仅仅只有化婴境修为,连原世界的修行界都不如,却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小哥,这里就是任家镇,骑楼一条街是最繁华地段,里面有技院、餐馆、客栈、胭脂水粉店,还有喝外国茶的餐馆,我师兄秋生姑妈家就在这里,开了一家胭脂水粉店。”

“小哥,要我带你们过去看看吗”

任家镇最繁华的骑楼一条街,留着蘑菇头的文才,满脸兴奋介绍道。

骑楼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可以挡避风雨和炎日,制造清凉舒爽的人行道,起源于东南亚新加波城,发源于十九世纪初期。

当时的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建设规划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面,必须有一道约五尺宽、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士提供做生意的场所。

从而以新加坡为中心,在南洋兴起骑楼式街区,又随着返乡的南洋华人,传入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