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笠止住了笑声,“言归正传。县里也有几个不错的画家,不过都因为老朽之前的身份,不屑与我这种粗鄙之人交流,包括和你交好的那个小篆李,老朽自认身段放得很低了,还是不入小篆李法眼。”
“这也无可厚非。”
“嗯”花头雕发出一声质问。
钟岳抬头看去,露出一副我说错了吗的疑惑眼神。
黄三笠微笑着,“阿雕啊,你不舒服吗不舒服可以去外边抽根烟。”
“没有。”
黄三笠说道:“老朽也不想给小友添什么困扰,就是想方便的时候,过来交流探讨,并没什么其他的意思,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这样啊如果三爷不嫌路远麻烦的话,随时欢迎。”
黄三笠起身,说道:“那最好不过了,那老朽告辞了。”
“您走好。”
送走了黄三笠,钟岳有些莫名其妙,不过转念想想自己也没做什么事情,和黄三笠保持距离就是,避而远之,反而有些做作了。
不速之客走了之后,钟岳便静下心来,进入了系统,观法神人九势。
以往太注重外边的世界,现在钟岳笔法小成之后,愈发觉得,只有坐在断壁残垣,或者青葱草地上,看到那一笔笔的墨韵时候,才觉得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
有一种万物皆我心的了然。
这方世界,也确实就是他的,因为系统是他的。
神人九势,按照蔡邕书法的解读方式,那就可细分为掠笔、转折、横鳞竖勒等等,但是以国画的角度解读,又是另一番广阔的天地。
钟岳接触到的画法不多,还看不出多少名堂来,或许再有一二种画法稍作比较参考,能够洞悉神人九势之奥义。
观法神人九势,就像之前所说的那样。可能不同人看了会有不同的理解。蔡邕著九势笔法,是他的理解。但是以钟岳目前的水平,还无法将这样神乎其技的笔法直接搬到纸上,他在做的,就是模仿,因为他并不知道这个神人九势的根源。
之前文征明说过,当问题过于复杂的时候,就需要智慧,用简单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迫近问题的真相。
这便是钟岳现在所能够做到的。钟岳自己也不知道,这样解读是否正确,但是至少对于他笔法的提升有帮助,那么对于他个人来说,应该算是对的。
小楷又遇到了瓶颈。
百分之七十六,不再长进。
钟岳显得很淡定。
他有保底手段,若用熟练度提升券,他可以直接将楷书大成,可是这有什么意思呢楷书写得好的人大有人在,可是比肩楷书四大家之人,当代又有谁
这种追赶前人步伐的历程,以前钟岳会觉得困难重重,不过现在静下心来,是有趣的。既然有趣,那就别开挂了。
骑个摩托车和人赛跑,赢了也没意思。
他准备串门。
揚州街头,金农破天荒地没有摆摊卖画,而是坐在树墩上吃鸡。
“钟小友许久不来了。”
“冬心先生别来无恙。”
“穷。”
“穷还吃鸡出家之人,不应该斋戒吃素”
金农抹了把嘴上的鸡油,“谁说的某信道,而未出家,何来斋戒之说”
“那穷呢”
“昨日撰文评,夸了夸老郑竹子画得好,他答应请我吃的。”
钟岳开心地笑了,揶揄道:“这是文人之间的y交易吗”
“哈哈,什么是y交易”
“额友情。”
金农将鸡骨头扔在地上,“那倒不假。”
“先生诗文书画皆通,不知如何做到的”
“闲的。”
“好像有点道理,又没道理。”钟岳说有道理,那是因为古代诗文书画皆通者不再少数。
金农轻笑,“怎个没道理”
“无事而从之,谓之闲;嗜好而事之,岂可谓之闲”
“这么无聊的问题,钟小友也是够闲的。”
钟岳笑笑,“不过是找个话题,言归正传,先生可否教我作画”
“不好。”
“为何”
金农擦了擦手,“系统不让。”
“”
第一二八章 上热搜
晨起。
鸡鸣。
钟岳今天起得很早,和张来福约好,上山摘菌子。
“阿岳,整天窝在家里干嘛呢”
钟岳将背篓背上,说道:“练练字。”
“你还真打算和你父亲似的,在山沟里写一辈子书”
“没什么不好啊。”
张来福笑道:“我以为你上过大学,看过外面的世界,就不愿呆在这穷乡僻壤了呢。”
钟岳扶了一把张来福,将他拉上一处陡峭的山路,“上山路险,外边的人心更险。”
“你这个孩子,社会还是好人多,总不能看着啥不顺心意的,就把自己关在家里。”
“师父,我不是这个意思。在家里练书法,是我喜欢做的事,不是被逼的。”
张来福笑了笑,扯过一把茅草,将鞋上沾着的泥巴抹去。
“走这里。”
“啊”
张来福笑道:“跟我过来就是了。”
两人走在林间,张来福微笑着,“这边林子密,菌子应该多。待会儿可别乱采,毒死了可就糟了。”
“知道了,挑丑的采呗。”
“呵呵,丑的也不都是没毒的。”张来福用一根藤条指了指枯树上的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