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1(1 / 2)

只有地上依然淡淡的血腥味,提醒着苏乐康,刚才这里发生了不小的事情。

“小桃”陈圆圆的声音从房间里传来。

“姑娘。”苏乐康走进房间里。

“你没事吧”陈圆圆只穿着一个肚兜,露出了无限春光。

她的声音有些慵懒,听到耳中有些痒痒的感觉。

果真是尤物。

苏乐康压下心里的冲动,摇头道,“没事,我呆在房间里,没有什么事。”

“那就好。”陈圆圆凄然一笑,“告诉你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听哪个”

“坏消息。”

“为什么”

“因为我习惯先听坏消息,再听好消息,这样就可以开心一点了。”

“好吧。”陈圆圆轻笑道,“坏消息就是,今晚之后,我们还是没有机会出到外面去,而且我们要搬家了。”

“是担心我们的安全吗”

“也许是吧。”陈圆圆眼中闪过一丝讥讽,“因为这次事件,贵人认为我们的位置暴露了,为了确保我们的安全,还是要换一个地方比较好。”

“反正姑娘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你是唯一一个关心我的人了。”陈圆圆说道,“好消息就是,以后会有人专门送报纸还有话本等东西给我们看了,我们可以看到外面是如何的呢。”

“那可就太好了。”

“是啊,太好了。”陈圆圆有些失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苏乐康知道冰雪聪明的她,一定猜到了今晚那个贵人根本就是利用了她这个地方,将暗中的敌人引进了这个包围圈,想要将其一网打尽。

只可惜这批人的实力强劲,撕破了他的包围圈,成功突围。

摊上这样一个把自己当作一个计划里的棋子的贵人,其实一点都不好受。

她的心已经被伤的千疮百孔,如今又被伤一次,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可怜的女孩。

正文 第二百二十六章 管中窥豹

陈圆圆和苏乐康又搬家了。

在第二天,他们就离开了住了近一年的院子,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四周都是山,风景倒是不错,可惜周围依然是看不到人。

住所比原来大了不少,一个小庄园的模样,种了不少竹子,清风徐来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另有一番情趣。

“只是鸟笼变大了一点而已。”陈圆圆自嘲一笑,“我们依然没有自由。”

“也是怕匪徒对我们不利吧”

苏乐康明白,那两个入侵者如果确实是猎杀者的话,那么自然会明白历史上的陈圆圆是怎样的命运,不会轻易放过她。

不过她的命运轨迹已经发生了扭转,再把她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去,也不可能再像历史上那样成为关键的一个人物。

所以,她们的危险并没有想象中的大,目标的这番动作,这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想让自己过来私会时被盯上而已。

可惜的是自己如今的实力被封印的厉害,暂时还解封不了,外面看不到的暗哨自己没有把握避开,否则就可以自己出去探听消息了。

自从搬家以后,那个神秘的时空偷渡者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有过来了。

如果不是每隔几天依然会有人送生活物资过来,苏乐康都怀疑他是不是忘记了陈圆圆这个人一样。

两人彻底被隔绝在这个小天地里。

好在因为陈圆圆的请求,如今每次送物资过来的时候,也会送来一些解闷的东西。

比如陈圆圆喜欢的曲谱、话本还有小说。

曲谱自然就是一些琴谱什么的,陈圆圆如获至宝每天拿来练习,让苏乐康大饱耳福。

话本就是戏剧的剧本了,都是时下最受欢迎的戏剧。

让苏乐康在意的是,他在这些话本里,看到了不少经典名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独特的东西。

例如一个戏就是描述一个贫苦人家受到压迫上京拦下天子圣驾告御状的故事,深刻描画了底层群众的悲惨命运的同时,也刻画了天子和文武百官的英明神武。

还有一个戏,描写的是天子微服私访,留下让人遐想无限的风流韵事的同时,也破获了一桩大案,将一个意图谋反的大官扳倒,将一窝贪官污吏缉拿归案的故事,类似于后世他看过的电影游龙戏凤的情节。

还有一个写的是关于一个边疆将军多年戍边、为国奉献、百战而归,得到天子亲自接见获得无上荣耀的故事。

除了话本以外,他还看到了不少市井间的传言,有说皇帝在知道百姓们遭灾之后吃不饱时痛哭流涕,自己也吃不下饭的故事。

这些都是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情节,在这个娱乐缺乏的年代,对于百姓的引导和影响是巨大的。

这会引导大家把活不下去的原因归咎于国有蛀虫的身上,圣天子只是被人蒙蔽了,如果圣天子知道了他的子民有难,一定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

苏乐康从中看到了特点非常鲜明的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宣传手段,起到的效果也肯定是非常不错的。

不得不说这样的手段非常高明,抓准了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实在不是活不下去了基本都不会铤而走险。

当知道自己活的那么差不是因为国家而是因为那些贪官污吏、地主时,当知道上面还有人为自己做主时,总会抱着一线希望继续等待下去。

这样的宣传手段加上时不时宣传的满天飞的哪个贪官污吏又倒下了,哪个地主被满门抄斩土地分给了农民的消息结合在一起,社会的民心就可以稳下来了。

而在其中,苏乐康也听到了吴三桂的名字,只不过原本在历史上崇祯十七年才封的平西伯的称号已经是众人皆知,交口称赞他为国戍边的丰功伟绩,把他推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

这同样是一个非常高明的计策,可以稳住吴三桂,把他架到火上烤,没有非常明确的理由的话,吴三桂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背负千古骂名直接引清兵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