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国潮1980 > 第1673章 大竹之汤

第1673章 大竹之汤(1 / 2)

日本的华人圈,构成相对复杂。

除了早年居留在此创业的华裔后代群体之外,还有二战时期,日本从华夏掳掠来的劳工,以及战后来自东南亚地区和港台地区的华裔新移民。

从八十年代开始,日本为提高国际地位补充劳动力,又增加了来共和国的研修生和留学生。

以至于进入九十年代,在日华人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所有外来群体中的第一群体。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群体也必然良莠不一,甚至精神层面都没办法达成一致。

有人仇日,就有人媚日。

有人心心念念不忘华夏大地,以自己血统为荣。

有人则会痛恨自己为什么不是日本人,巴不得与过去的一切贫寒落魄割裂。

对于宁卫民来说,其实对待这个群体里大多数人,他都可以很准确的掌握亲疏远近的

尺度。

但凡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的,认同华夏文化的,他会统统报以善意,尽量予以帮助。

如果不是,连自己血统都不认可,那他只会给予鄙夷和远离。

这一点是他的原则,也是他底线。

哪怕是对待来自京城的老乡,他也是如此的一个标准。

在宁卫民的三观里,来日本求学可以,打工可以,赚日本人的钱或者娶日本人当老婆,甚至长期定居在此都可以。

他认为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想要改善自己生活处境,努力追求个人幸福,无可厚非。

但对于那种来了日本之后,就开始慕强,认为日本人比华夏同胞更尊贵的,尤其想方设法都要变成日本人,加入日本国籍的。

对不起,他会统统拉黑取关,拒绝承认对方还是自己同胞。

即使已经加入互助会的,也会被他一脚踢出,取消对方会员资格,从此划分界限。

千万不要说什么换了国籍也是华夏人,那是扯淡。

难道变成了日本人,还会给共和国缴税吗?

何况生在和平时代的人又没有受到战争裹挟,仅仅就为了自己的稍微过得好一点,连国籍都能轻易舍弃的人,这不是见利忘义又是什么?

至于那种真正的汉奸和叛徒,当然就更会被宁卫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

就比如1988年赴日本留学的石平,因为这家伙实在是未来太过有名的大汉奸。

宁卫民从发现这个家伙在日就读,并且递交了加入互助会申请的那天起,他没打算放过他。

他先是花了点小钱雇人搜集这家伙平日里的无耻言行,当资料已经足以把这家伙实锤送进监狱的时候,他就向一直待在自己身边的边罡和郑强——这两个来自特殊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实名举报。

相信用不了多久,经过国内有关部门的核实,石平这家伙只要一回国探亲,肯定就会被逮捕,然后把牢底坐穿。

别说这辈子他没有机会再完成学业,拿到日本的学位,变成石平太郎了。

怕是出狱以后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了,注定要用后半生的落魄为自己赎罪。

总而言之,宁卫民在对待同胞的立场上始终鲜明,态度始终坚定。

对待那些为了生计来讨生活的同胞,他可以是施以援手的观音菩萨。

但对待为了一己之私背叛国家的败类,他也可以是严惩不贷的怒目金刚。

不过话虽如此,却仍有存在某些特殊情况,让他对某些人际关系也感到内心颇为矛盾,有点把握不好尺度。

那就是如何对待在那些在日本加入了雅库扎,靠从事违法生意过日子的华夏同胞们。

就比如赵春树。

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讲,这个人身为稻川会的元老,地位超然的二把手,已经在日本的暴力团混了半辈子,是普通人眼中准的邪魔外道。

宁卫民不用琢磨,就知道没有不吃肉的老虎。

赵春树如今极力隐藏锋芒的外表背后,肯定参与了许多不法活动,身上欠下的血债,背着的案子恐怕都不会少。

那么对于身为正经商人他来说,一旦跟这个人交集过多,必定会引来日本警方的关注,随之而来不知道会有多少麻烦。

但从另外的角度上来看,赵春树作为一个华夏人,却又堪称是在日华人里爱国者的楷模。

他在日本这么多年了,一直坚持不改自己的本名,并以华人身份为荣。

他对在日华侨也诸多关照,在家国情怀方面根本挑不出毛病来。

这比黄金还珍贵,着实让人钦佩。

更别说,赵春树还帮过宁卫民,曾经亲自出面替他解决过来自周防郁雄的麻烦。

无论从个人情感上还是道义上来说,宁卫民对其都实在生不出恶感来,反而始终觉得自己欠了人家一份。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当港城的阿霞打来电话,小心翼翼的对他转达,说赵春树对他的商业才华仰慕已久。眼下很想找个时间和他见见面,讨教一些生意上的事情的时候,宁卫民才会觉得那么为难。

见吧?没有任何的好处不说,而且弄不好就会后患无穷。

毫无疑问,这属于没事儿找事儿,自己给自己埋雷的举动。

无论是以宁卫民现在事业规划逐渐成型,而且按部就班,越来越顺当的状况。

还是以他对未来的了解,知道日本很快就会立法,施全国之力对日本黑道进行全方位的打压,直至逼得大多数雅库扎被社会抛弃,走向社会性死亡的历史必然。

他都不想和日本黑道人物打交道,去沾染这些人的因果。

可要是不见吧,又有忘恩负义的嫌疑。

宁卫民还真有点干不出那种“用人朝前,不用人就朝后”的事儿来。

何况这件事还有他在港城的重要合作伙伴——阿霞的面子在里面。

宁卫民当然知道阿霞为什么要向自己开这个口,他非常清楚阿霞在日本藏身的几年全靠赵春树的庇护。

所以他完全可以想象,假如赵春树要和自己见面的这件事儿阿霞要是办不成,恐怕对阿霞也是个不小的道义负担,以后就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偿还了。

总而言之,经过思来想去,各方面的权衡利弊、

宁卫民最终决定还是卖阿霞个面子,去和赵春树见一面为好。

他相信,赵春树想要见他,并不是为了要与他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