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木布泰以为,多尔衮在这个时候放出这样的消息,只是为了安抚甚至激励和硕英亲王为国奋战呢。
然而没想到,到了四月底的时候,多尔衮竟然真的派人将英亲王第六子楼亲,直接接到了宫中,交给了东宫大福晋抚养。
而且为了培养与东宫大福晋养子的感情,又或者是为了凸显楼亲的地位,多尔衮甚至吃住下榻在东宫大福晋的地方,几乎与楼亲朝夕相处。
布木布泰嘴上不说,但是心里极其不满,而且充满了警惕。
虽然这个楼亲也不是多尔衮的亲儿子,但是多尔衮毕竟与英亲王阿济格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从血缘上看,楼亲与多尔衮的关系,显然要比福临与多尔衮的关系近那么一点点。
最重要的是,这个楼亲,虽说是英亲王的第六子,但其母却是英亲王的继福晋,所以其也是英亲王嫡子的身份。
另外一点,楼亲生母的出身也丝毫不差,跟哲哲、布木布泰,以及多尔衮的东宫大福晋一样,也是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出身。
如此以来,布木布泰再想拿其嫡出、庶出之类的身份差别,或者其生母血统身份来阻挡,已经阻挡不住了。
甚至于这个楼亲,因其有一个地位尊崇、手握重兵的和硕亲王生父,以及相对于福临而言所具有的年龄优势,对福临的皇帝嗣子地位直接形成了挑战。
虽然目前,多尔衮只是将虚岁十岁的楼亲,明确为东宫大福晋的养子,并没有直接过继到自己的名下,更没有给予其嗣子的身份。
但是,嗅觉敏锐的布木布泰,却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一度使其坐立不安,认为多尔衮可能随时会将福临的嗣子地位废黜。
好在前几天宫外又有消息传进来,说是英亲王阿济格在城外兵败了,损失巨大,连英亲王本人都下落不明了。
在盛京面临被围困的形势下,乍闻这个消息,本来应该更加担心盛京安全的她,却大大松了一口气。
直到昨天,她在宫中亲耳听说了英亲王阿济格死讯的时候,按理应该跟多尔衮一样感到沉重悲戚的她,却在突然间变得无比轻松,就像是压在身上的一座大山突然间消失了一样。
如果不是当时那个场合不允许,她真想当众笑出声来。
至于多尔衮“诏准”内三院搬迁兴京安置的事情,久在宫中生活而且聪慧异常的布木布泰,打从听说这件事起,就猜到了多尔衮的用意。
一旦内三院搬迁兴京安置的事情,没有遭到盛京城内八旗上下一致的反对,那么接下来,就会有多尔衮的“东巡”或者“东狩”。
她当然舍不得盛京繁华,但是作为草原部落出身的女子,在这个问题上看得很开,想的也很通透。
跟着部落,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本来就是她们天生的宿命。
她只是从嫁到盛京开始,才过上了定居的生活,现在离开盛京城,离开盛京城内的宫殿,也不过是回到过去的常态,恢复她们人生本来的样子而已。
特别是在多尔衮有可能会废黜福临嗣子身份的情况下,离开盛京,对她来说,更多了一层天高任鸟飞的意味。
最重要的是,赫舍里索尼已经借助教导安亲王福临读书的机会,向她传递了许多宫外的消息。
她知道有许多两黄旗的王公大臣依然心怀旧主,并且将她的儿子安亲王福临看作是先帝合法的继承人。
虽然她对他们心中的先帝,并没有什么感恩或者感念之情,但是对于他们如此看重她的儿子,她却既感到欣慰又充满了希冀。
俗话说,破家值万贯,更何况这么大的一个“大清国”。
即使将来不住在盛京了,她的儿子继承的,也仍然是一个东到大海,西到青海,北到漠北喀尔喀诸部,并且涵盖科尔沁各部和伊彻满洲各部落的庞然大物。
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卷土重来。
可要是自己儿子的嗣子地位被换掉了,那可就什么也没有了,甚至连性命都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