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66(1 / 2)

。不是民族歧视,中国周围的胡人,哪个擅长治理他们都是一群野蛮人,身体强健,而头脑简单,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

大唐天宝之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杂居着许多契丹人、奚人,唐太宗打败突厥人以后,又迁徙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他们的习尚与汉人不同,互相歧视,胡人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史称安禄山于天宝十三载754年乱前,一次提升奚族和契丹族二千五百人任将军和中郎将。在他的收买下,当地少数民族竟把安禄山和史思明视为“二圣”。

尽管阿史那思摩在陈应麾下忠心耿耿,可是陈应从来只是让阿史那思摩当他的亲军统领,给他爵位,给他财富,唯独不给他真正的权力。

事实上,陈应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对郁射设难道不好吗将他从一个落魄的部落首领提拔到了灵州无冕之王,部落从区区数千之众,成长为十数万之众,他们获得了与唐人一般无二的地位,而且获得的财富比唐人更多。

可是结果呢李道贞还没有生下李嗣业的时候,他居然想着当陈应儿子的便宜爹,接受陈应在灵州的所有财产。

这是什么

这是典型的白眼狼。

陈应返回龟兹安西大都护府临时行辕的时候,张士贵闻讯而来,背着荆条,在外面跪着负荆请罪。

陈应走到张士贵面前,朝着张士贵重重的踢了一脚。

以张士贵的身手,陈应的这一脚虽然重,可惜,仍旧伤不了什么。然而,张士贵却假装扑倒在地上,疼得打滚。

“行了别他娘的演戏了”陈应摆摆手道:“太假”

张士贵被陈应看穿了,也不尴尬,起身恭维道:“大都护功力深厚,末将已经受了内伤”

陈应与张士贵联袂走进行辕,陈应指着张士贵道:“把你那东西扔了”

张士贵老脸一红。

陈应这才道:“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不过,你那个儿子确实欠揍”

张士贵道:“大都护,没说的,回去之后,末将继续揍,吊起来揍”

“士贵”陈应语重心长的道:“你能走到今天,不容易,慈母多败儿,你这个儿子可废了啊”

张士贵自从投入大唐,基本上夫妻聚少离多,对于儿子也没有怎么管教过。迂腐,不是张士贵的错,可是张士贵知道,如果不扭转陈应对张志龙的看法,张志龙这辈子可真完了

张士贵道:“末将的这个儿子,明日就让他跟着老张张怀威发配的康居。”

陈应道:“儿子是你的,怎么教训儿子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希望,虎父莫要有犬子”

张士贵沉默了,看来陈应对张志龙还真不是一般的失望啊

s:时隔多日,终于两更了。非常抱歉,最近非常不顺,影视行业受政策限制,异常萧条。老程的工作也不顺利,本书更新非常慢。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作为中年老男人,只能咬牙坚持。求个订阅,求个打赏

第一三零章大唐通利钱庄的房贷业务

第一三零章大唐通利钱庄的房贷业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世界,则国胜于世界,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

陈应思来想去,还是静下心给李建成上了一道奏折。

大唐一定要重视二代们的培养,也要重视对少年的教育。

其实,任何时代,功高盖主都是一种不可说的罪过。虽然李建成宽厚,可是一些大臣则刻意培养一个纨绔子弟出来,也算是自污其名。

不过,陈应知道,国运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陈应将这篇非常有名的少年中国说掐头去尾,简单修改以后,作为奏折送往长安。

李建成看着陈应熟悉的署名,还有这篇让人激动万分的奏折,久久不平平静。

李建成将这道奏折转给房玄龄和魏征。

君臣三人,看完后皆沉默不语。

良久,李建成打破了沉默,望着二人问道:“如何”

“不愧为大唐骠骑大将军,真知灼见,明鉴万里”房玄龄感叹道:“陈大将军心忧社稷,朝廷之福,社稷之福”

魏征则继续沉默着。

李建成望着魏征,连续示意,可是魏征如同神游体外,如果是其他大臣,魏征这么做非常失礼,肯定会引起不快,然而李建成却不以为然,耐心的等待着。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魏征这才回过神来。

房玄龄埋怨的盯着魏征。

魏征尴尬的笑了笑:“陛下,臣失礼,请罚”

李建成摆摆手道:“玄成无妨,无妨”

魏征叹了口气道:“臣刚刚在想,陈大将军为何要在这个时候上这道奏折”

李建成一想也是。

如今朝廷最重要的是,打着备战高句丽的旗号,行备战李世民之实。

当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聪明人,他们隐隐猜测到了事情的真相。

毕竟,这个时空,大唐与原来的大唐并不一样。

历史上,直到高宗李治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大唐才开始组建安东都护府,可是在这个时空,李建成早提前了足足四十年组建了安东都护府。特别是首任安东大都护李世绩,这可不是一个好相与的角色。

有陈应在安西不断开疆裂土,斩获军功无数,这让安东军上下异常眼红,为此,安东军同样也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短短六年时候,高句丽已经被李世绩逼出了辽东,退守鸭绿江河畔。

可以说,此时的高句丽连历史上三分之一强都没有了,根本就不用朝廷调配军需和粮秣,李世绩以及安东军就可以把高句丽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基于这种情况,大唐上下都非常清楚,朝廷完全没有备战的必要性,一旦备战,就意味着大量的粮草损失,难道说大唐已经粮食多得吃不完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孽,有不少人已经想到了一种可能。

李建成道:“玄成的意思是”